胰腺癌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胰腺癌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吸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接触化学致癌物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痛、黄疸、消瘦等症状。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1、遗传因素
约10%的胰腺癌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如BRCA2、PALB2等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发病风险。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建议直系亲属进行基因检测和定期影像学检查。
2、长期吸烟
烟草中的亚硝胺会直接损伤胰腺导管细胞,吸烟者发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3倍。戒烟10年后风险可降至接近正常水平,尼古丁替代疗法或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等药物可辅助戒烟。
3、慢性胰腺炎
胰腺组织反复炎症修复会导致基因突变积累,特别是酒精性胰腺炎患者癌变概率显著升高。控制病因如戒酒、使用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是关键干预措施。
4、糖尿病
病程超过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风险增加50%,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促进细胞增殖有关。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降糖药可能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5、职业暴露
长期接触β-萘胺、联苯胺等化学物质的人群发病率较高,这类物质会诱导KRAS基因突变。相关行业工作者应做好防护并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
保持均衡饮食,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增加西蓝花等十字花科蔬菜的食用频率。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带来的代谢紊乱。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腹部超声联合肿瘤标志物筛查,有家族史者可将筛查年龄提前至35岁。出现持续上腹痛、脂肪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或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