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占位是怎么回事
颅内占位可能由脑肿瘤、脑脓肿、脑出血、脑寄生虫病、脑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建议出现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1、脑肿瘤
脑肿瘤是颅内占位的常见原因,可能与基因突变、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肢体无力等症状。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是常见类型,需通过CT或MRI确诊。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替莫唑胺胶囊等化疗药物。
2、脑脓肿
脑脓肿多由中耳炎、鼻窦炎等感染灶扩散导致,患者可能出现发热、颈项强直等症状。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严重时需穿刺引流或开颅切除。
3、脑出血
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可引发自发性脑出血,常见突发剧烈头痛伴意识障碍。CT检查可明确出血量,小量出血可用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降压,大量出血需行血肿清除术。
4、脑寄生虫病
食用未煮熟的猪肉或接触疫水可能感染猪囊尾蚴,寄生虫在脑内形成占位病灶。患者可能出现癫痫、精神异常,吡喹酮片、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结合糖皮质激素是主要治疗方案。
5、脑血管畸形
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可形成动静脉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后会导致脑出血。介入栓塞术、伽玛刀放疗是常用治疗方式,未破裂病灶需定期随访观察。
颅内占位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或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骤升。饮食以低盐、高蛋白为主,控制每日饮水量。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服用抗癫痫药物者不可擅自停药。若出现意识改变、抽搐等紧急情况需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