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人要定期做眼底检查
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是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避免视力损伤甚至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晚期可能导致不可逆视力损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长期高血糖状态密切相关。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小血管,导致血管渗漏、闭塞或异常增生。早期病变可能仅表现为微血管瘤或点状出血,患者常无自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视网膜水肿、缺血或新生血管形成,此时患者可能感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或视物变形。若不及时干预,最终可能引发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定期眼底检查能通过直接观察视网膜血管变化发现早期病变。检查手段包括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荧光素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可准确评估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量化病变程度。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必要时采取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药或手术等干预措施。国际指南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5年后开始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即应筛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
除定期眼底检查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保持规律运动。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保证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出现视力变化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良好的代谢控制和定期眼科随访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