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0261586次浏览

母乳性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通常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1-2周内,可能与母乳喂养相关。症状主要有皮肤发黄、巩膜黄染、尿色加深、排便颜色正常、无其他异常表现。

1、皮肤发黄

皮肤发黄是母乳性黄疸最直观的表现,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向躯干和四肢蔓延。黄疸程度多为轻度至中度,血清胆红素水平一般不超过15毫克每分升。这种黄染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更容易观察,按压皮肤后黄染暂时消退可帮助判断。母乳性黄疸引起的皮肤发黄通常不会影响新生儿的一般状况,患儿精神反应良好,吃奶正常。

2、巩膜黄染

巩膜黄染是母乳性黄疸的特征性表现之一,表现为眼白部分呈现黄色。这种黄染均匀分布,程度与皮肤黄染相平行。检查时应将患儿置于自然光下,轻轻撑开眼睑观察。巩膜黄染的出现时间通常晚于皮肤黄染,但消退时间可能更晚。母乳性黄疸的巩膜黄染不会伴随结膜充血或分泌物增多等异常。

3、尿色加深

尿色加深是母乳性黄疸的常见伴随症状,尿液可能呈现深黄色或茶色。这是由于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增加,部分通过肾脏排泄所致。但母乳性黄疸患儿的尿色改变通常不显著,不会出现浓茶样尿或酱油色尿等严重表现。尿量一般正常,排尿次数无明显减少,尿布上可见明显黄色染色。

4、排便颜色正常

排便颜色正常是鉴别母乳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重要特征。母乳性黄疸患儿的大便颜色保持黄色或黄绿色,不会出现陶土样便或白陶土样便。粪便性状多为糊状或软便,排便次数正常。这与胆汁淤积性黄疸导致的灰白色便形成鲜明对比,是临床鉴别的重要依据。

5、无其他异常表现

无其他异常表现是母乳性黄疸的典型特点。患儿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无呕吐、腹胀、嗜睡、拒奶等异常表现。体重增长符合正常曲线,吸吮有力,反应灵敏。肝脾无肿大,腹部触诊无异常。这种良好的全身状况是区别于严重病理性黄疸的关键点,也是判断无需特殊治疗的重要依据。

母乳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建议母亲继续母乳喂养,保证充足喂养次数和量有助于胆红素排泄。可适当增加日间光照时间,但应避免阳光直射。定期监测黄疸变化,如发现黄疸加重或出现精神差、吃奶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多数母乳性黄疸在生后3-12周内自行消退,不会对婴儿健康造成影响。

相关推荐

吃什么东西可以帮助快速回奶
对于绝大多数妈妈,还是建议要坚持母乳喂养,并且鼓励大家,能够持续坚持到宝宝2岁,最终完成自然离乳,如果有的孕妈妈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必须要在奶水很充足时,完成断奶,仅仅通过食物,可能很难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一般需要通过药物来回奶。在回奶期间要停止哺乳,不要排空乳房,也不要让孩子再吸吮,同时要尽量减少汤水和稀饭的摄入。因为汤水和稀饭,有可能会增加乳汁的分泌,具体回奶的药物,最常见的可以选择口服维生素B6,同时还可以在乳房上敷芒硝来帮助回奶,另外还可以把生麦芽泡水喝。
语音时长 02:35

2021-10-15

64603次收听

吃什么食物最有效帮助回奶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要持续到宝宝两岁完成自然离乳。但是有一些妈妈因为迫不得已的原因,必须在奶水很充足时断奶,此时仅通过食物很难达到较好效果,一般要通过药物回奶,可选择口服维生素B6片。同时可在乳房上外敷芒硝帮助回奶,此外还可以把生麦芽泡水喝。对于孕妈妈而言,若奶水多,断奶过程中容易积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乳腺炎,故断奶期间尽量少喝汤水,减少乳汁分泌,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回奶药物。若回奶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应尽快到乳腺科就诊。
语音时长 02:39

2021-10-15

56453次收听

01:50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停母乳的。母乳性黄疸是预后比较良好的一种黄疸类型,由于母乳中含有一种葡萄醛酸苷酶,这种酶能使已经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胆红素,从肠道进行重吸收。这种黄疸虽然会造成孩子的黄疸增高,但很少会达到造成严重后果的黄疸数值。一个孩子如果确诊是母乳性黄疸,一般都不主张停母乳,可以继续进行母乳喂养。随着孩子生长,母乳分泌越来越多,这种酶就会逐渐减少,黄疸就逐渐减轻甚至就好转了。所以对于母乳性黄疸我们不主张停母乳。
母乳性黄疸能治好吗
母乳性黄疸能治好。母乳性黄疸病情一般都不严重,只需要暂停母乳喂养几天就能好。少数患儿胆红素水平较高,通过药物治疗或光照治疗促进病情痊愈。
母乳性黄疸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的新生儿,母乳摄取不足的新生儿,容易出现早发性母乳性黄疸;胆红素代谢障碍的新生儿,容易出现晚发性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孩子有何症状
母乳性黄疸与孩子吃母乳有关。母乳性黄疸特征为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出现黄疸,可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其他方面都正常,有早发型和晚发型之分。早发型与新生儿峰值时间相似。生理性黄疸出现峰值时间时,母乳性黄疸最高峰值超过生理性黄疸。晚发型也迟发者在生理性黄疸后,黄疸渐趋明显。即母乳性黄疸常在出生后7到14天左右出现。母乳性黄疸、停母乳三天后可看到效果。部分小儿未完全停止母乳,存在间歇哺乳现象,通常在5天到7天左右可看到皮肤黄染程度明显减退。母乳性黄疸小儿治疗时需完全停止母乳喂养,促使小儿自身产生胆红素代谢酶。完全停止母乳喂养小儿,三天后可看到黄疸有明显减退。若想促进母乳性黄疸治愈,需彻底停止母乳喂养,以人工喂养代替,尽快达到临床治愈。
语音时长 02:00

2020-03-24

61179次收听

母乳性的黄疸的症状是什么
在新生儿出生以后,可能会发生母乳性黄疸,这个时候的婴儿会在皮肤膜上面出现发黄的情况,这个时候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要是生理性那么是不需要刻意治疗的,但是要是病理性的,还是要对症治疗。
02:14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非常简单,这种患儿一般没有其他的合并症,是单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出现的黄疸。母乳性黄疸的诊断要除外所有的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在家庭中没法做到把病理性黄疸都逐一去除外,如果孩子的一般情况都比较好,吃奶、大小便都很正常,体重增加也正常。这个时候可以给予停止母乳喂养24到48小时以上,如果三天左右出现黄疸明显的下降好转,黄疸指数的下降,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但如果孩子一般情况不是很好,吃奶、体重增加也不是很正常,黄疸也比较明显,这种时候还是建议到医院里去由医生来去判断,不要自己在家轻易的给予停止母乳的这种诊断。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停止母乳观察黄疸是否减轻,如果黄疸已经减轻,逐渐的再少量的加起。
02:18
母乳性黄疸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黄,孩子只是因为母乳引起的黄疸,不合并有其他的病理性症状,吃奶好、体重增加正常、大便小便正常、眼神灵活、逐物正常,这时一般就是母乳性黄疸。给予停止母乳喂养以后也可以帮助判断,黄疸如果减轻考虑母乳性黄疸。如果黄疸在停止母乳之后减轻,不要太着急的恢复母乳,停止三天左右再逐渐的加量,或者是改用配方奶粉慢慢的加母乳,这样皮肤黄染症状也不会逐渐的加重,也不会再出现,最后恢复母乳喂养都可以。但是在母乳性黄疸发病的过程当中,如果患儿出现吃奶不好、呛咳、发烧,或大便的颜色发生改变,要到医院就诊,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的可能,积极的治疗。
02:12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点,一般母乳性黄疸分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种。1、早发性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是因为早期妈妈刚生生完宝宝以后,奶水还不是很足;喂养方法不很得当,导致孩子吃奶的量不够足。2、肠肝循环,患儿进食量少,大便在大肠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肠肝循环就会增加;母乳中本身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会使在肠肝循环当中已经变成结合的胆红素,给它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那么这个未结合胆红素又会被肠肝循环再次循环利用到机体当中,因此就出现黄疸。因此母乳性黄疸主要的是这两个原因,肠肝循环的增加以及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这个酶的增加导致的黄疸。
02:14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首先患儿一般的情况要特别好,没有合并有其他病理性黄疸的表现,比如吃奶差、呕吐、体重下降、体重不增、大便的颜色不正常发白、肝胆区有肿胀肿、特别的腹胀等,单纯母乳喂养生后一周左右出现的这种黄疸,大概可以判断是母乳性黄疸。还有可以做诊断性判断,停止母乳以后,看黄疸是否下降,皮肤的黄染颜色是否下降,黄疸指数是否下降。停母乳一般停48或者是72小时来观察,如果停止到规定的时间之后,确实黄疸的皮肤的颜色减轻很明显,或者黄疸指数下降50%,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前提一定不要忘母乳性黄疸一定要除外病理性因素,没有病理性因素的情况下同时停止母乳之后,出现黄疸指数的下降,这个才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黄。因为孩子只是因为母乳引起黄疸,不合并有其病理性症状,吃奶好、体重增加正常、大便小便都是正常的、眼神灵活、逐物正常,一般就是母乳性黄疸。给予停止母乳喂养以后,也可以帮助判断,黄疸如果减轻,考虑母乳性黄疸。如果黄疸明显在停止母乳之后减轻了,也不要太特别着急的再恢复母乳,停止三天左右然后再逐渐的加起,或者是改用配方奶粉慢慢的加母乳也可以,皮肤黄染症状也不会逐渐的加重,也不会再出现种的情况,就恢复母乳喂养都可以。但是在母乳性黄疸发病的过程当中,如果患儿出现了吃奶不好、呛咳、发烧,或者是大便的颜色发生改变,或者有其不是很正常的症状出现是要积极就诊的,或者是比如黄疸的颜色又出现了更严重的情况,要积极的就诊,要除外合并了母乳性黄疸之后其病理性黄疸的问题、黄疸的因素。因此母乳性黄疸症状如果没有明显改变,可以在家接着观察,如果症状出现严重的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就诊。
语音时长 01:36

2019-10-23

65888次收听

母乳性黄疸原因
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肠肝循环的增加,还有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增加导致。母乳性黄疸分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种。早发性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是因为早期妈妈刚生生完宝宝以后,奶水还不够很足,喂养方法也不很得当,导致孩子吃奶的量不够足,吃奶量很少。一、肠肝循环,就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会增加。大便在大肠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停留的时间延长以后肠肝循环就会增加。二、母乳中本身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酶的含量要高一些,酶就会使在肠肝循环当中已经变成结合的胆红素,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又会被肠肝循环再次循环利用到机体当中,因此就出现黄疸。
语音时长 01:35

2019-10-23

53677次收听

母乳性黄疸会不会反复
母乳喂养婴儿在孩子出生后三到一周内就可能出现黄疸,在两周到四周就可达高峰,但是状况良好,没有溶血、贫血现象出现。黄疸一般可以持续三周到四周时间,第2个月就可以逐渐消退了,而少数人可以延续10周才消失。其实就情况来说,母乳性黄疸有可能出现反复,但妈妈们不用担心。
黄疸与母乳有关系吗
黄疸和母乳有一定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喂养方式不当,母乳原因和宝宝肠道中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等,胆红素重吸收导致的。当宝宝出现了母乳性黄疸时,要注意让宝宝多喝水、多排泄,严重时暂停母乳,必要时服用药物治疗,让宝宝尽快退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