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应该怎么治疗
骨质增生可通过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骨质增生可能与关节劳损、年龄增长、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生活干预
减少关节负重活动有助于延缓骨质增生进展,避免长时间站立、爬楼梯或提重物。超重者需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压力,日常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均衡饮食中可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西蓝花,但需避免过量摄入高嘌呤食物。
2、物理治疗
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15-20分钟,温度不超过50℃。超声波治疗能缓解深层组织炎症,一般需10-15次疗程。中医推拿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通过松解肌肉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禁忌暴力手法。
3、药物治疗
塞来昔布胶囊适用于轻中度疼痛,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能促进软骨修复,需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双醋瑞因胶囊可调节软骨代谢,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所有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
4、关节腔注射
玻璃酸钠注射液能改善关节润滑功能,每周1次,3-5次为疗程。糖皮质激素注射适用于急性炎症期,每年不超过3-4次。需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注射后24小时内禁止剧烈活动。
5、手术治疗
关节镜清理术适用于游离体导致的机械性卡压,创口小于1厘米。人工关节置换术用于终末期严重畸形,假体使用寿命约15-20年。术后需进行3-6个月康复训练,包括肌力锻炼和关节活动度恢复。
骨质增生患者日常应避免关节受凉,睡眠时可用枕头支撑疼痛部位。建议选择软底鞋减少行走冲击,使用手杖可分担30%关节负荷。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若出现夜间静息痛或关节变形需及时就诊。治疗期间保持适度活动以防肌肉萎缩,但需控制运动强度在无痛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