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判断自己是否患了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可通过血压监测、尿蛋白检测、水肿观察、症状自查及胎动监测等方式早期判断。妊娠期高血压可能与遗传、血管内皮损伤、营养失衡、免疫调节异常、多胎妊娠等因素有关。
1、血压监测
妊娠20周后连续两次间隔4小时以上测量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需警惕。建议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避免咖啡因或运动干扰。家庭监测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复核。
2、尿蛋白检测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克提示肾脏损害。孕妇可选用医用尿蛋白试纸初步筛查,但需注意阴道分泌物污染可能造成假阳性。确诊需通过医院实验室检测。
3、水肿观察
踝部凹陷性水肿持续6小时不消退,或水肿蔓延至面部、手部时需重视。区别于生理性水肿,病理性水肿晨起不缓解且可能伴随体重骤增。每周体重增长超过0.5千克应记录水肿情况。
4、症状自查
持续性头痛、视物模糊、右上腹疼痛是典型预警症状。头痛多位于前额或枕部,对乙酰氨基酚无法缓解;视物模糊可能表现为闪光感或视野缺损;肝区疼痛提示HELLP综合征风险。
5、胎动监测
胎动减少或异常活跃都可能是胎盘供血不足的表现。28周后应每日固定时间记录胎动,2小时内胎动少于10次或较基础值减少50%需立即就医。可配合胎心监护仪辅助判断。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应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且左侧卧位休息,饮食控制钠盐摄入在6克以下,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每日补充1000毫克钙剂。适当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体重增长过快。每周至少进行2次血压和尿蛋白自我监测,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时需立即卧床并联系产科医生。产后42天内仍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