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肠内营养的护理诊断主要有营养摄入不足、误吸风险、胃肠不耐受、导管相关并发症、代谢紊乱等。
1、营养摄入不足
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因喂养量不足、配方选择不当或患者吸收障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护理需定期评估患者体重、血清蛋白等指标,调整喂养速度和配方浓度。对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选择均浆型或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如能全力、瑞代等。
2、误吸风险
卧床、意识障碍或胃排空延迟患者易发生误吸。护理时应抬高床头30-45度,喂养前检查胃残余量,超过200毫升需暂停喂养。可选用低渗配方如瑞素,必要时使用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片促进排空。
3、胃肠不耐受
腹泻、腹胀是常见不耐受表现,可能与输注速度过快、温度过低或菌群失调有关。护理需从低速开始逐渐增加,使用加温器维持营养液温度,必要时添加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4、导管相关并发症
鼻肠管移位、堵塞或鼻黏膜损伤需重点预防。每日检查导管外露长度,喂养前后用温水冲管,固定时避免压迫鼻翼。对长期置管者可更换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管。
5、代谢紊乱
高血糖、电解质失衡多见,尤其糖尿病患者使用高糖配方时。护理应监测指尖血糖,选择糖尿病专用配方如瑞代,定期复查血钾、血钠水平。出现异常时及时联系医生调整配方。
实施肠内营养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每日进行2-3次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喂养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等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评估营养状况和并发症,与营养师协作调整方案。对居家肠内营养患者,需指导家属掌握导管维护、症状识别等护理技能,建议配备营养泵控制输注速度。出现持续呕吐、腹痛或发热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