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常规检查如何做
白带常规检查主要通过阴道分泌物取样、实验室检测等步骤完成,主要流程包括取样准备、样本采集、显微镜检查、pH值测定、线索细胞检测等。
1、取样准备
检查前24-48小时应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或使用药物,月经期间不宜进行检查。医生会使用一次性窥阴器暴露宫颈,用无菌棉签或刮匙从阴道后穹窿或宫颈口采集分泌物。取样时可能伴随轻微不适,但通常无剧烈疼痛。
2、显微镜检查
将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后直接镜检,观察有无滴虫、真菌菌丝或孢子。革兰染色后可更清晰识别细菌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加德纳菌等致病菌。正常白带可见大量上皮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异常时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3、pH值测定
用精密试纸检测分泌物酸碱度,正常阴道pH值为3.8-4.5。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pH常超过4.5,滴虫性阴道炎pH可达5.0-6.0。该指标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单一pH值升高不能确诊疾病。
4、线索细胞检测
高倍镜下观察阴道上皮细胞边缘是否附着大量细小颗粒状细菌,这类细胞称为线索细胞。当超过20%的上皮细胞呈现该特征时,提示细菌性阴道病可能。需注意与宫颈炎、滴虫感染等引起的细胞改变相鉴别。
5、胺试验
向分泌物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若产生鱼腥样胺臭味为阳性,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该试验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有限,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需联合其他指标评估。
检查后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若结果提示异常,应根据具体感染类型遵医嘱使用甲硝唑阴道凝胶、克霉唑栓剂或氟康唑胶囊等药物。日常建议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长期使用护垫,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出现分泌物颜色异常、异味或外阴瘙痒等症状时应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