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脏骤停如何抢救
成人心脏骤停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与自动体外除颤器联合抢救。抢救流程主要包括识别骤停、呼叫急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早期除颤等关键步骤。
识别心脏骤停需观察患者有无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濒死喘息,触摸颈动脉搏动消失可确认。立即高声呼救并指定人员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施救者跪于患者肩侧,双手重叠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肘关节伸直垂直下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每30次按压后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捏住鼻子进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见胸廓起伏。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后立即开机,按语音提示贴放电极片,分析心律后如提示需除颤则确保所有人离开后按下放电按钮,除颤后立即继续心肺复苏。持续抢救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循环。
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在水中需先移离水域再除颤,胸前有药物贴片需移除并清洁皮肤。孕妇患者按压位置需稍高于常规位置,肥胖患者可使用双拇指环抱法进行胸外按压。若现场有多名施救者应每2分钟轮换按压者以避免疲劳导致按压质量下降。对于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在保证脊柱稳定前提下优先处理可逆原因如张力性气胸或心包填塞。
心脏骤停抢救后存活者需在具备心脏监护条件的医院进行至少72小时观察,完善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检查明确病因。针对可逆诱因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肺栓塞等进行针对性治疗。康复期应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必要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日常生活中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建议家属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可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巩固操作要领。社区应完善公共场所除颤设备配置,建立快速应急响应体系以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