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是指体内水分与电解质如钠、钾、钙等的浓度或分布异常,可能由脱水、肾功能异常、内分泌疾病等因素引起。常见表现包括口渴、乏力、心律失常、意识模糊等,需通过血液检测明确具体类型。
1、脱水
脱水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高温环境、剧烈运动、腹泻呕吐等因素有关。轻度脱水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重度可出现低血压、休克。治疗需根据脱水类型补充等渗或低渗溶液,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
2、低钠血症
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时称为低钠血症,可能与过量饮水、心力衰竭、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嗜睡、抽搐等症状。治疗需限制水分摄入,严重时可使用托伐普坦片或静脉输注高渗盐水。
3、高钾血症
血钾超过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常见于肾功能衰竭、酸中毒或过量补钾。典型症状包括肌无力、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紧急处理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长期需使用聚苯乙烯磺酸钠散等降钾药物。
4、钙磷代谢异常
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维生素D缺乏或慢性肾病可导致血钙、血磷失衡。低钙血症表现为手足抽搐,高钙血症可能引发肾结石。治疗需根据病因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或降钙素注射液调节代谢。
5、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崩症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疾病会直接干扰水电解质调节。患者常伴有多尿、血压波动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使用胰岛素注射液、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等药物控制。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需注意每日适量饮水,高温或运动后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长期服用利尿剂或患有慢性病者应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若出现持续呕吐、少尿、意识改变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和电解质校正治疗。日常饮食可适量摄入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但肾功能异常者需控制高钾食物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