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症是什么症状
溶血症的症状主要有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发热等。溶血症通常由红细胞破坏过快引起,可能与遗传性红细胞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
1、黄疸
黄疸是溶血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由于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大量胆红素,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新生儿溶血症黄疸出现较早,可能在出生后24小时内显现。黄疸程度与溶血速度相关,严重时可导致核黄疸。
2、贫血
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代偿能力时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发展迅速,可能出现休克;慢性溶血性贫血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溶血性贫血的血常规检查可见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3、肝脾肿大
肝脾肿大在慢性溶血患者中较为明显。脾脏作为破坏异常红细胞的场所,长期工作负荷增加导致肿大。肝脏因处理大量血红蛋白分解产物而增大。体检可触及肋下肿大的肝脾,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肿大程度。
4、血红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表现为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当血管内溶血严重时,游离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从肾小球滤过形成血红蛋白尿。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急性溶血情况。
5、发热
发热多伴随急性溶血发作,体温可达38-39℃。红细胞破坏释放的致热原及溶血产物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常伴有寒战、腰背酸痛等症状。感染诱发的溶血可能出现更高体温,需与感染性发热鉴别。
溶血症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溶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促进代谢产物排泄;避免使用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如磺胺类、抗疟药等;贫血明显时可适量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定期监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胆红素等指标;出现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尿或持续发热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