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吃退烧药的害处
小儿吃退烧药可能带来体温过低、胃肠刺激、肝肾功能损伤、掩盖病情、过敏反应等害处。退烧药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频繁服用。
1、体温过低
退烧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体温骤降至正常值以下。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出现四肢冰凉、面色苍白等低体温症状。家长需每4小时监测体温,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胃肠刺激
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常用退烧药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儿童胃肠功能较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饭后服用,出现黑便或持续呕吐需停用药物并就医。
3、肝肾功能损伤
退烧药代谢过程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能引发急性肝损伤,表现为黄疸、嗜睡。原有肝肾疾病患儿更需谨慎,用药前应检查肝肾功能,避免联合使用其他伤肝药物。
4、掩盖病情
退烧药仅缓解发热症状,可能掩盖肺炎、脑膜炎等疾病的进展。儿童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伴有皮疹、抽搐时,家长不可依赖退烧药,应及时查明病因。体温反复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需抗生素治疗。
5、过敏反应
部分儿童对退烧药中辅料成分过敏,可能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等反应。首次用药后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有过敏史患儿应提前告知医生,避免使用同类药物。
儿童发热时应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等。使用退烧药需严格遵循说明书体重剂量,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注意补充水分,观察精神状态,出现嗜睡、拒食等异常需立即就医。不同退烧药不可混用,用药间隔至少4-6小时。保存药品需远离儿童接触,避免误服过量。体温38.5℃以下且精神良好时可暂不用药,持续监测体温变化。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