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怎么治疗
小儿川崎病可通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肠溶片、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药物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与遗传易感性、免疫系统异常、感染因素、血管内皮损伤及环境刺激等原因相关。
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川崎病急性期的首选治疗,能有效抑制全身炎症反应,降低冠状动脉病变风险。需在发病5-10天内使用,单次大剂量输注效果优于分次给药。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心率及过敏反应。
2、阿司匹林肠溶片
大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抗炎和退热作用,急性期按体重每日给药。热退后改为小剂量维持,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用药期间须定期检查肝功能,避免瑞氏综合征发生。
3、糖皮质激素
对免疫球蛋白无反应的难治性病例可选用泼尼松龙片等糖皮质激素,能快速控制血管炎症。需严格遵医嘱阶梯减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长期使用需预防骨质疏松和感染。
4、抗血小板药物
冠状动脉扩张患儿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联合阿司匹林时可增强疗效,但需警惕出血倾向。服药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严重冠状动脉瘤患儿可采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改善心肌供血。术前需进行血管造影评估,术后联合抗凝治疗。需终身随访冠状动脉变化情况。
患儿康复期应保持低脂低盐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避免进食过热或刺激性食物。恢复阶段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和皮肤变化,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血常规,注意观察有无嗜睡、肢体肿胀等异常,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迹象应立即复诊。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