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肚脐如何护理
新生儿肚脐护理需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主要方法有酒精消毒、避免摩擦、观察渗出物、防止尿液污染、选择透气衣物。
1、酒精消毒
每日用75%医用酒精棉签从脐带根部向外螺旋消毒,重复进行2-3次直至脐窝清洁。酒精挥发快且刺激性低,能有效杀灭细菌。操作时需轻轻提起脐带残端,确保完全暴露褶皱部位。若脐周皮肤发红,可增加至每日消毒3-4次。
2、避免摩擦
纸尿裤上缘需反折至脐部下方,防止边缘摩擦导致脐带残端脱落出血。抱起新生儿时手掌避开肚脐区域,衣物选择无骨缝制的纯棉内衣。洗澡时用防水护脐贴保护,若残端未完全脱落,建议采用擦浴方式清洁身体。
3、观察渗出物
正常渗出物为少量淡黄色黏液或血痂,若出现脓性分泌物、伴有臭味或持续渗血需就医。脐周皮肤温度升高或肿胀超过5毫米可能提示感染。记录渗出物颜色变化,异常时拍照便于医生判断。
4、防止尿液污染
每次更换纸尿裤需检查脐部是否被尿液浸湿,污染后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并酒精消毒。男婴排尿方向可向下调整,女婴则需注意排尿后及时擦拭会阴。夜间可额外垫放吸水护理垫。
5、选择透气衣物
穿着前开式连体衣便于护理操作,避免套头式衣物拉扯脐部。衣物材质选用100%精梳棉,每日高温烫洗消毒。夏季可适当裸露脐部促进干燥,室温低于24℃时需覆盖单层纱布保护。
护理期间注意观察新生儿体温、吃奶量及精神状态,脐带残端通常7-21天自然脱落,脱落后仍需继续消毒3天。哺乳期母亲需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原料供给,如鸡蛋、西蓝花等。发现脐部出血量浸透纱布、持续渗液超过24小时或伴有发热症状,应立即携带就医记录本前往儿科急诊。日常护理前后家长需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