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做ct能检查出什么
肠梗阻通过CT检查通常能明确肠管扩张程度、梗阻部位及病因,主要包括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等类型。CT可清晰显示肠壁增厚、肠腔积气积液、肠系膜血管异常等特征性表现。
CT扫描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定位梗阻部位,通过连续层面观察可确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或结肠的梗阻点,肠管直径突然变窄处常为病变位置。二是判断梗阻性质,机械性梗阻可见肠管扩张与塌陷交界,麻痹性梗阻表现为全肠管均匀扩张,血运性梗阻可能显示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肠壁缺血征象。三是识别病因,肿瘤性梗阻可见占位性病变,粘连性梗阻能发现索带状结构,肠套叠呈现靶环征,粪石或异物造成的梗阻可直接显示高密度影。
CT增强扫描能进一步评估肠壁血供情况,肠壁强化减弱或缺失提示缺血坏死风险。部分病例还可发现并发症,如肠穿孔时可见游离气体,肠坏死可能伴随门静脉积气。对于术后患者,CT能鉴别吻合口狭窄与粘连性梗阻,同时排查腹腔脓肿等术后并发症。
确诊肠梗阻后应禁食并留置胃肠减压,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自行使用泻药或灌肠,防止加重肠管损伤。需密切监测腹痛变化及生命体征,如出现持续发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表现,应立即就医排查肠坏死或穿孔。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选择低渣、低纤维食物减轻肠道负担,必要时可补充肠道益生菌调节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