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反复低烧是什么原因

66254次浏览

反复低烧可能由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内分泌疾病或功能性低热等原因引起。体温持续在37.3-38℃之间波动超过两周时,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病因。

1、感染性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慢性鼻窦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均可导致反复低热。结核病多伴有夜间盗汗、消瘦,慢性鼻窦炎常伴随头痛和脓涕,尿路感染可能出现排尿不适。需通过结核菌素试验、影像学检查或尿培养确诊。治疗可选用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抗结核,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细菌感染。

2、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活动期会出现低热,通常伴有关节肿痛、皮疹等表现。抗核抗体谱检测和类风湿因子检查有助于诊断。可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调节免疫,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常以不明原因低热为首发症状,可能伴随淋巴结肿大、贫血。实体肿瘤如肝癌晚期也可能出现癌性发热。需通过骨髓穿刺、肿瘤标志物筛查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化疗方案。

4、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升高可致低热,多伴心悸、多汗、体重下降。甲状腺激素检测显示T3、T4升高。甲巯咪唑片可抑制甲状腺素合成,普萘洛尔片能改善交感兴奋症状。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感染时也易出现体温波动。

5、功能性低热

青年女性多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体温调节异常,通常体温不超过37.5℃,各项检查无阳性发现。可能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有关。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必要时短期使用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

反复低热期间应每日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变化,观察是否伴随其他症状。保持充足睡眠,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低热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体重明显下降、淋巴结肿大等情况,须及时至感染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片等基础检查。注意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

相关推荐

小儿退烧药有哪些
小儿夏热通常是指夏季热,属于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与普通发烧有本质区别。夏季热主要表现为长期低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等症状,多由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环境高温等因素引起,而普通发烧多与感染相关。
01:55
甲流发烧可以吃什么缓解
甲流患者发热可以服用抗流感的药物,配合饮食调整进行缓解。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期多表现为发热、头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连花清瘟胶囊。该药由薄荷、麻黄、板蓝根等组成,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可以改善发热症状。患者也可以多吃一些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保证机体的营养需求。
大人发烧39.5度危不危险
如果成人体温达到39度5,相对来说是比较重的,但是否危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个是看一看引起发热的原发病到底重不重。如果出现高热,可能预示合并一些比较危重的感染或有一些血液系统感染等,都可能是比较重的情况。如果是一过性的病毒感染,那比如流感,成人烧到39度5以上也有可能的,但是病情并不是特别重,一个这是感染的情况。第二个是一些非感染性的因素,像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是比较重的,包括像甲亢危象也会出现持续高热,所以病情轻重要看原发病是一个判断,再一个是看发热持续时间。
语音时长 02:47

2021-12-30

82119次收听

03:13
37.4度算发烧吗
成人体温达到37.4℃属于发烧,但属于低热。根据腋下测量体温的方式,体温范围在37.4~38℃称为低热,体温范围在38.1~39℃称为中等发热,体温范围在39.1~41℃称为高热。另外,饮食(冷饮、热饮)、剧烈运动、洗澡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需要等30分钟后再进行测量。但波动范围也不会超过1℃。人体体温在一天当中会有微小变化,比如下午的体温会比早晨体温略偏高,但波动范围不会超过1℃。发烧常见的原因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等非典型菌感染,还有的发烧与感染无关,可能是免疫系统疾病导致的发烧等。
02:57
额头测体温正常范围
在临床上,额头测温不是一个常用的方式,临床上常用的方式是腋窝的温度,还有测量肛门和口腔的温度。额头的正常温度是35~37℃之间,如果低于35.0℃,或高于37.0℃,建议做腋窝、口腔、肛门等温度的复测。确实有低热或高热的情况,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如果体温是正常范围,但是有咳嗽、咳痰、咽喉疼痛、肌肉的酸痛,以及味觉和听力的下降等新冠肺炎相关的症状,需要相关的人员进一步确认,你的居住史或逗留史,或密切接触者的接触史,然后做进一步的处理。
02:49
怀孕多久体温会升高
怀孕随着雌孕激素的变化,体温会有升高,会升高0.3到0.5度,一般体温不超过三十七度。升高的时间是指停经四十天以后,持续两到三周,两到三周以后体温会逐步下降到原来的水平。如果体温超过三十七度或者伴有其它的一些临床症状,比如有咳嗽、咳痰、尿频、尿急、腹痛、腹胀、腹泻等这些相关的一些临床症状,考虑这种发烧不是怀孕引起的生理性的升高,可能是有其它的疾病引起的病理性的发热,这种情况就得需要及时去医院做相应的一些诊断和治疗的处理。
02:54
体温36.9度正常吗
体温36.9℃是一个正常的体温。我们所说的体温36.9℃,一般指的是腋下体温。测体温有很多种方式,包括额头的温度、腋窝的温度、口腔温度和肛门的温度,通常说体温,都是指腋窝体温。腋窝体温的正常值在36.2℃-37.3℃,所以36.9℃是正常体温。如果腋窝局部汗过多、腋毛过多,或皮肤过于干燥,使得体温计不能和皮肤很好的接触,这样测的体温,就不能正确反映体温。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口腔测温,会比较准确一些。但口腔测温的正常值比腋窝体温略高0.2℃,才是正常体温。
什么病只有晚上发烧
晚上发烧的疾病主要有两种:感冒多是由于病毒或者细菌感染所导致,白天活动量比较大,身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强,能够有效的抵抗细菌和病毒,使得白天体温处于正常的范围。到了夜间,身体的抵抗力有所削弱,病毒和细菌相对比较活跃,就容易引起体温升高。结核病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所导致,早期可出现下午或者傍晚体温轻度升高的现象。随着病程的进展,还会伴随有咳嗽、乏力、盗汗等表现,尽快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可以明确诊断,需要尽快的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21

65559次收听

肠胃不适引起发烧怎么办
患者肠胃不适引起发烧应该多喝水、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注意饮食、及时前往医院治疗、药物治疗。如果肠胃不舒服引起发热,首先要看是不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能受凉所引起病症,一般病程在一个星期左右。这时要多喝水,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避免引起其疾病,不要穿太多的衣服,可以吃流质或者软食,易消化的饮食。除急性胃肠炎外,外科的急性阑尾炎、妇科的急性盆腔炎以及泌尿系结石,都可以引起上腹部不适伴有发热。如果出现上腹腹部不适伴发热,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湿热证通常使用布渣叶、火炭母、黄连、黄芩等清热利湿;寒湿证可以采用藿香正气散治疗。如果出现发热的症状,说明病情比较严重,可以先服用思密达或者庆大,先有效止泻再考虑加用头孢类抗生素。如果出现脱水的情况,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多吃热汤类食物。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语音时长 01:14

2020-03-17

58236次收听

成人腋窝37.1度算发烧吗
成人腋窝温度37.1度并没有达到发烧的标准,因此不要担心,这不算是发烧。如果体温超过了37.5度,那才证明是发烧了。如果体温不超过38.5度,那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烧即可。体温超过38.5度,就要及时就医。
低烧能喝双黄连口服液吗
低烧指低热。低热一般能喝双黄连口服液。
气短乏力是怎么回事
胸闷气短、身体乏力多见于病理性情况,如慢性心力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肺功能不好,易引起胸闷气短,伴身体乏力。当然胸闷气短、身体乏力,还常见于其它系统疾病,如严重贫血、胸腔积液及严重肝肾疾病等。另外胸闷气短、身体乏力,有时还见于功能性疾病,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经常感觉气短乏力、心脏不适,有可能是神经官能性心脏病。一般这种心脏病在检查时什么都查不出,患者可有明显不适感,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当人体内分泌出现异常时,也会造成气短乏力。这种情况一般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建议多去做一些运动。
语音时长 01:09

2020-02-12

57586次收听

多少度算发烧
一般情况下,体温超过三十七点三度,就算是发烧了,如果低于三十八度的低烧,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如外敷退热贴,用酒精擦浴,或者采取发汗的方法,如果体温超过三十八度,就需要及时应用退烧药了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三十六度~三十七度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三十七点三到三十八度是低热,三十八点一到四十一度是高热。发烧需要寻找相关的原因进行治疗。常见的发烧原因有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一般经过抗炎等治疗后发烧会有所控制。其他少见的原因有肿瘤性发热,原虫引起的发热,结缔组织病引起的发热,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机会性发热等,需要明确原因后对症治疗改善症状。
语音时长 01:27

2020-02-10

54154次收听

布洛芬颗粒怎么吃
布洛芬颗粒可以止痛、退烧,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通过温开水冲服,在剂量上也要注意,4-8岁的儿童服用半包,8岁以上的儿童和成年人服用一包。布洛芬颗粒在24小时内服用次数不能超过4次。
发烧抽搐会影响到大脑吗
偶尔出现一次发烧抽搐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大脑;但是如果频繁的发烧抽搐,由于脑炎才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大脑,影响智力发育。这种情况在儿童中是很常见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以治疗发热为主,可以口服一些退热药,以防止病情严重,危及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