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多动症

儿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多动症

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需结合行为表现、持续时间及功能损害综合评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或两者混合,常见于学龄期儿童,需由专业医生通过标准化评估工具确诊。

1、注意力缺陷

孩子若经常无法专注于细节、频繁粗心犯错,或难以持续完成作业、家务等任务,可能属于注意力缺陷表现。典型行为包括听指令时易分心、丢三落四、回避需持续用脑的活动。这些症状需持续6个月以上,且在家庭和学校等多个场景中出现,排除单纯环境干扰因素。

2、多动行为

过度活动是多动症核心特征,表现为不分场合的奔跑攀爬、坐立不安或小动作频繁。学龄儿童可能在课堂上离开座位、插话抢答,幼儿期则表现为无目的跑动或难以安静游戏。需注意与正常儿童活泼好动区分,多动症行为往往与年龄发育不匹配且影响社交功能。

3、冲动控制

情绪和行为失控是重要判断依据,如常打断他人谈话、排队时推搡、危险行为不计后果。部分患儿会因小事爆发激烈情绪反应,或无法延迟满足需求。这些表现需与故意违抗行为区分,多动症患儿的冲动多伴随懊悔但难以自控。

4、发育适应性

症状需与同龄儿童发育水平对比。7岁前出现症状、持续超过半年,且至少存在于学校和家庭两种不同环境才具临床意义。单纯因教学方式不当、家庭矛盾引发的短暂行为问题不属于多动症范畴。

5、功能损害

核心判断标准是症状是否导致明显学业退步、社交障碍或家庭冲突。如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成绩骤降,因冲动行为被同伴孤立,或家长每日需花费3小时以上管理行为问题。功能损害程度需通过标准化量表如Conners量表、SNAP-IV评估。

家长发现孩子有相关表现时,应记录具体行为频次和场景,避免主观贴标签。建议先与学校老师沟通比对行为表现,再至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日常可通过结构化作息、分解任务指令、正向行为强化帮助孩子,未经诊断不得擅自使用药物。多动症干预需要家庭-学校-医院三方协作,早期科学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