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疼痛原因
骨质疏松疼痛可能由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继发性骨折、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腰背痛、关节痛、活动受限、身高缩短、骨折等症状。
1、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减少会导致骨骼承重能力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疼痛。这种疼痛多发生在脊柱和髋部,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日常可通过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增加日照时间、进行抗阻力训练等方式改善。
2、骨微结构破坏
骨小梁变薄断裂会造成骨骼内部结构损伤,引发机械性疼痛。这种疼痛具有体位相关性,翻身或起床时症状明显。治疗需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3、骨强度下降
骨矿物质密度降低使骨骼脆性增加,日常活动产生的应力即可导致显微骨折。疼痛特点为突发性刺痛,常见于桡骨远端和椎体。建议使用特立帕肽注射液等促骨形成药物,配合脉冲电磁场治疗。
4、继发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端移动会产生剧烈锐痛。椎体压缩骨折可导致束带样疼痛,髋部骨折会出现活动性剧痛。急性期需卧床制动,必要时行椎体成形术或内固定手术。
5、炎症反应
骨组织损伤后会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炎性疼痛。表现为局部灼热感和静息痛,夜间症状加重。可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炎症。
骨质疏松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800-1200mg钙元素和800-1000IU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和小鱼干等富钙食物。建议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弯腰搬重物等危险动作。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使用防滑垫和扶手等预防跌倒措施。疼痛急性发作时可局部热敷,但需注意避免烫伤。吸烟饮酒会加速骨量流失,应当严格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