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棘球蚴病
肺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寄生于肺部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接触犬类或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感染。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表现。
肺棘球蚴病的感染源主要是犬类粪便中的虫卵,人类因误食被污染的水源、蔬菜或直接接触病犬而感染。虫卵在人体肠道孵化后,幼虫经血液迁移至肺部形成囊肿。早期囊肿较小时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干咳或体检偶然发现。随着囊肿增大压迫肺组织,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反复咯血。囊肿破裂时可引发过敏反应或继发感染。
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影像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测。胸部X线或CT可见边界清晰的圆形阴影,典型者呈现双轨征或水上浮莲征。血清免疫学试验如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有助于确诊。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囊肿为主,术中需防止囊液外溢导致过敏或播散。药物辅助治疗常用阿苯达唑片抑制寄生虫活性,但无法替代手术。
预防重点在于切断传播链。牧区应定期给犬类驱虫,使用吡喹酮片处理病犬。避免直接接触流浪犬,处理犬粪时戴手套。蔬菜水果须充分清洗,饮用水应煮沸。流行区居民建议每年进行血清学筛查。术后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
肺棘球蚴病患者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三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或高原旅行。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若出现咳嗽加重、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诊。牧区工作者需做好个人防护,接触动物后彻底洗手,生熟食刀具分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