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肺间质性炎症是什么
两肺间质性炎症是指发生在双肺间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肺泡壁、血管周围及支气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粉尘吸入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干咳、活动后气短等症状。
1、感染因素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如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可直接损伤肺间质。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感染症状,需通过血常规、病原学检测明确诊断。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莫西沙星片等抗感染药物,配合吸氧缓解缺氧症状。
2、环境暴露
长期吸入石棉、矽尘等有害颗粒会导致间质纤维化。患者常有职业暴露史,胸部CT可见网格状阴影。脱离污染环境是关键,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炎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抗氧化治疗。
3、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可继发肺间质病变。患者多伴关节肿痛、雷诺现象等原发病表现,需检测抗核抗体等免疫指标。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控制原发病进展。
4、药物反应
胺碘酮、博来霉素等药物可能诱发药物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有明确用药史,停药后症状可缓解。急性期需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必要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5、特发性病变
特发性肺纤维化属于病因未明的慢性进展性疾病,高分辨率CT显示蜂窝肺改变。吡非尼酮胶囊、尼达尼布胶囊等抗纤维化药物可延缓病情,终末期需考虑肺移植。
患者应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量进行呼吸操、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缺氧。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鱼肉、西蓝花等,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以稀释痰液。定期复查肺功能及胸部影像学,出现气促加重或发热时应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