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孩发热怎么办

63264次浏览

在小孩子当中,发热发烧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了,虽然有些情况下是生理性发烧,对于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或者服用药物进行治疗,那么具体来说小孩发热怎么办才能快速退烧呢?

一、小孩发热的物理疗法
  如果小孩子发烧度数在38度以下,就最好不要服用退烧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选择物理方法来帮助缓解,一般是可以是要温水擦浴的方法,也可以对额头进行交替性的冷热敷,或者是贴敷退烧贴来帮助降低体温,而情况严重时还可使用冷生理盐水灌肠。

二、小孩发烧的药物疗法
  1、中成制剂
  发烧患儿可服用具有降温解表作用的中成制剂做调理性治疗,一般可服用复方鲜竹沥液、感冒清热颗粒以及羚羊角口服液等药物,同时可每天冲泡板蓝根冲剂饮用。
  2、西药
  能够快速达到降温的方法是让患儿服用解热镇痛剂类西药,在临床方面使用比较频繁的主要有布洛芬悬浮液、扑热息痛片、百服咛退烧溶液以及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必要时可以加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胶囊,但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氯丙嗪、异丙嗪以及抗生素药品,否则容易产生较多的药物副作用

三、小孩发烧的食疗方法
  小孩子在发烧期间一定要多饮用一些白开水,且可以多吃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绿豆汤,同时可适当多吃苹果、香蕉、荸荠、雪梨和草莓一类水果,还可制作马蹄雪梨汤或者白菜根水饮用,这样有助于体温的降低。关于小孩发烧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家长就要在专业儿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方法来降低体温,且要定期监测体温变化。

相关推荐

02:12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退热效果如何
小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具有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的功效,可有效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物具备较强解热、抗菌、抗病毒作用,可平稳退热6小时,退热效果更持久,有效预防低烧变高烧。且该药是甜橙口味,适合儿童服用。
十一个月宝宝发烧该怎么办
11个月的宝宝发烧,家长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引起发烧的原因,对症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发烧,抗病毒治疗或者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要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果是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用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也可能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引起发烧,给予相应的治疗。孩子发烧的时候,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以只物理降温,给孩子温水擦浴或者洗温水澡,也要让小孩多喝水。当体温要上升到38.5℃以上时,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口服的退热药,比如布洛芬。
语音时长 01:51

2021-12-30

86891次收听

02:54
宝宝身上头很烫体温却正常怎么回事
儿童血液循环周径较短、心率偏快、基础代谢率偏高,所以儿童的体温一般比成人高零点三到零点五摄氏度。另外宝宝身上头很烫,这种主观的感觉是不能作为是否发烧或者体温是否正常的依据,应该去做正常的体温测量。温度是正常的,就不需要特殊处理。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宝宝正在出汗的过程中,会让你感觉身上和头上会有发烫的感觉,从体温计上测量出来的也是正常的,应该以宝宝体温计的测量为准,而不是以家长或者是其他人的主观感觉,作为衡量宝宝是否发烧的依据。
03:02
一岁宝宝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一岁的宝宝正常体温比成年人要高一些,一般正常人体温是36.2℃到37.3℃,而宝宝正常体温比成年人略高0.2到0.3℃,即在36.5℃到37.5℃左右,这是宝宝正常体温。宝宝由于在发育期,整个代谢比较旺盛,比正常人代谢率要高,所以产热情况也比正常人多,而且宝宝的体温控制中枢发育不完善,遇到轻微的炎症,或其他各种原因,可能迅速出现体温的异常。所以,对宝宝而言,测体温需注意情况,可能刚才体温还在正常范围,可能很快,半个小时会发现体温迅速地就窜到39℃、40℃。
宝宝发烧多少度吃药
宝宝发烧,一般是超过38.5度才需要服用退烧药物进行退烧。但是宝宝体温高于正常体温,但低于38.5度时,如果出现四肢手脚冰凉,或者过往有高热惊厥、抽搐史,也需要通过口服退热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宝宝再一次出现高热惊厥、抽搐等症状。再给宝宝服用退烧药时,家长不要盲目用药,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服用退烧药期间,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如果出现反复体温上升的情况,用药4小时后还需再次服用药物。服用药物期间,要注意宝宝身体保暖,不要让宝宝身体受凉。
语音时长 01:04

2021-06-09

70558次收听

小孩发烧39度怎么办
小孩子发烧39度时,家长应当给其服用退烧药物,同时用温水擦拭、开窗通风、减少衣物等方式降低其体温,还需要提高孩子的饮水量以防止出现脱水的症状。如果小孩出现高热不退或发复发作时,应当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小儿发烧能吃酸奶吗
小孩子在发烧的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会比较多,在饮食方面要尤其注意,孩子发烧期间是可以喝酸奶的。酸奶能够调节孩子的肠胃功能,里面所含有的益生菌能够提高孩子的身体免疫力,同时也能够改善消化系统不良的症状,通过服用酸奶也能够改善孩子的胃口。
小儿打防疫针会发烧吗
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小孩儿打完预防针之后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发烧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小儿自身体质比较弱,其次从疫苗的本质来讲对于小孩儿身体来说是一种外来刺激物,所以此时小孩儿对于这种外来刺激,就会建立起一种自身的免疫系统,所以说小孩儿打预防针会发烧,只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是没有必要过多担心的。
九个月宝宝病毒性感冒发烧怎么办
九个月宝宝病毒性感冒发烧,在治疗主要是抗病毒和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烧,一般容易出现高烧症状,还会伴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咳痰等情况。病毒感染之后引起的发烧,其病程大约一周的时间,在这期间可能反复发烧。如果病毒性感冒发烧,体温超过三十八点五摄氏度,一定要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把体温控制在安全体温范围以内。可以选择贴退热贴,以及配合使用退热栓剂,进行退热治疗。如果出现超高热,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出现超高热,机体各脏器的机能会受到影响。反复发烧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是不是合并其它症状。如果合并咳嗽、气喘、腹部疼痛、呕吐、腹泻,也需要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用药。生活护理上注意多喝水,多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还需要注意避免到户外活动,以免反复着凉和交叉感染。
语音时长 01:28

2020-01-09

51666次收听

孩子三十七点三摄氏度算发烧吗
小儿体温正常值的是三十六至三十七点五摄氏度之间,体温也会受到各种情况的变化,比如孩子刚运动完、刚哭闹完或者夏天刚吃完饭,体温会有一定的升高,但是一般也不会超过三十七点五摄氏度,超过三十七点五摄氏度是发热。如果孩子的体温是三十七点三摄氏度是发热现象,需要监测孩子体温的变化。小孩发热原因很多,如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药物反应、食物中毒、感冒及化学放射性等都可能会导致发烧,要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如孩子没有感冒或者其他异常的表现,比如孩子有没有鼻塞、流鼻涕及咽痛等常见的感冒症状,有的话考虑是不是感冒。其他的感染也会引起发烧,具体情况要根据检查后对症治疗。平时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多吃水果以增加抵抗力,清淡饮食、平时多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
语音时长 01:22

2020-01-09

52415次收听

孩子发烧怎么办
孩子发烧首先测量体温,发热一般分为低热三十七点二度到三十八度、中度发热三十八点一度到三十九度、高热三十九点一度到四十一度、超过四十一度称为超高热。发烧只是症状,一般是机体被病菌感染而导致的。如果只是低烧而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可以先不用药治疗,尽量多喝水,以清淡饮食为主,注意保暖,同时用冷毛巾敷额头(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或擦腋窝、洗温水澡等物理降温,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如果属于发高烧,需要到正规医院去,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采用些药物治疗。小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如果经常反复发烧,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调理。
语音时长 01:39

2020-01-09

60090次收听

宝宝一到晚上就发烧怎么办
一到晚上就发烧,对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家长们必须要想到对症治疗的办法才能够让宝宝健康的成长。首先家长们必须要做好饮食调理,如果说孩子发烧的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考虑尝试输液疗法、又或者是药物疗法,同时家长们需要督促孩子每天适当的锻炼。
02:10
宝宝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办
宝宝感冒咳嗽流鼻涕做对症治疗,吃小儿感冒药,用鼻冲洗剂,用咳嗽药。宝宝的鼻子堵得厉害,鼻涕也特别多,吃抗敏感的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分泌物比较多,用鼻冲洗剂。宝宝出现咳嗽加重,用咳嗽药,痰多,开点化痰的药。宝宝咳嗽持续加重,伴有发热,及时就诊,注意室内通风,流感季节注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宝宝咳嗽、流鼻涕,就是感冒。儿童感冒以病毒性感冒居多,受凉后抵抗力降低,呼吸道病毒或细菌病毒感染,
01:51
宝宝发烧出疹子怎么回事
发烧出疹子比较多的原因是病毒引起,此外水痘、猩红热、麻疹、川崎病、EB病毒感染等等疾病都可能伴有发热皮疹。一、婴儿期、婴幼儿期的幼儿急疹,发热3到4天后,宝宝身上出一些疹子,病毒引起比较常见。二、宝宝发烧出疹子,特别是宝宝在1岁左右时,在临床上主要是幼儿急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是由此原因引起,要根据自身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继而做出正确治疗。
宝宝持续低烧的原因
很多的宝妈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对于宝宝的健康问题是很关心的,一旦宝宝出现了持续低烧的情况,让很多的父母担心不已,造成宝宝持续低烧的原因较多,比如体温中枢兴奋性的紊乱、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等,这些都会造成宝宝持续低烧,所以宝妈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疾病的知识,以便能及时判断宝宝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