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风热感冒发烧怎么退烧

61285次浏览

风热感冒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对于风热感冒造成的发烧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对于人的生活还有工作都造成了影响。不过这种疾病并不是什么重症,所以自己也可以治好。那么,风热感冒发烧怎么退烧呢?

1.发汗退烧
  发汗退烧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退烧的方法,这个方法对于感冒发热的病人有很好的疗效。风热感冒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发热明显,体温较高,一般情况还有汗,还会出现头痛和口渴,还有咽喉肿痛的问题等等。这种疾病,可以通过发汗来达到退烧的效果。发汗可以通过多喝热水,或者通过盖被子捂汗,或者蒸桑拿,还可以用热水泡脚来发汗,最后达到退热的目的。
  2.通过药物治疗
  对于发烧而不恶寒的患者,高烧的时候不可以采用发汗的方式治疗,所以就可以服用药物。像中药白虎汤就可以有很好的退烧效果。对于高烧不退、舌头发红、可以用三黄片治疗。

3.和冷饮以及物理治疗
  生活中,可以喝一些冷饮料进行治疗。不过饮料寒凉,对于脾胃都有伤害,所以要适可而止的饮用。如果体温超过了三十八摄氏度。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以将冰块放在额头,也可以用酒精擦拭腋下的方法,达到退热的效果。
  4.滋阴清热
  对于发烧,除了使用以上的办法,还可以用滋阴清热,可以用地黄丸进行治疗。也可以对于交叉穴进行按摩。还可以多吃藕片等等食物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对于风热感冒造成发烧,如何退烧的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通过发汗的方法治疗,除了发汗,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不过服用药物最好还是问医生。发烧严重,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等等。希望以上的方法可以帮助到大家。

相关推荐

风热感冒的症状和治疗
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重、恶风、头胀痛、咽喉肿痛、咳嗽痰黄黏稠等症状,可通过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颗粒、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羚羊感冒片等药物治疗。风热感冒通常由外感风热邪气、肺卫失宣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
一身酸痛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
一身酸痛可能是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的表现,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风寒感冒通常伴随畏寒、无汗、流清涕等症状;风热感冒则多见发热、咽痛、流黄涕等表现。
02:03
风热感冒咳嗽吃什么药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大多数是外来风热之邪侵袭肌表,肺气宣降失司引起,临床会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咳嗽、流涕等症状。风热感冒咳嗽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成药治疗,如连花清瘟胶囊。它是由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大黄,多个经方加减而成,不仅对风热感冒咳嗽有效果,还对风热感冒引起的多种不适症状有治疗效果。除用药外,患者还需注意日常护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用新鲜的蔬菜瓜果以及优质蛋白。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
02:24
脸红发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外感风热、阴虚内热或肝阳上亢等因素,会引起脸红发热。如果脸红发热的同时还伴有发烧、流涕,有可能是由外感风热引起,同时会出现畏寒、脸红、烦躁、脉搏较快等临床表现。外感风热引起的脸红发热,治疗应以清热解表为主,可服用具有清热解毒、辛凉宣肺作用的连花清瘟胶囊。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要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作息。建议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尽量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刺激性大的食物,同时注意休息。
02:38
风热感冒药几大常用药
风热感冒的表现,一个咳嗽、有黄痰,然后伴有明显的口干、口渴,或者有咽疼,伴有发热症状。中药根据患者风热的表现,有几个常用的风热感冒药。如果是风寒,最常用的药包括风热感冒颗粒、莲花清温、金花清感、银翘解毒,还有双黄连、清开灵等等。当然,感冒实际上是一个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是体内产生与病毒相应的抗体,然后最后把病毒清除。所以,大多数的病毒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是,甲流、乙流如果诊断明确,可以用奥司他韦。一般的病毒感染在7天左右都是自愈的,所以症状如果比较轻,不用药物也能够缓解。
风热感冒能吃红薯吗
风热感冒的出现,要想有效控制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多注意饮食,比如可以选择多吃红薯,另外也应该选择多喝薄荷,多喝白菊花,多喝荷叶,另外也应该选择多吃萝卜,能够有效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可以缓解咳嗽,不容易会出现明显的问题。
风热感冒会传染吗
风热感冒,就是由于外感风热之邪,肺卫失和所导致的,一般表现出鼻塞,流涕,头痛身痛,发热,咽喉肿痛为主的症状。从西医角度考虑,一般都是病毒性感冒,所以是具有一定传染性的,但是传染性不强。流行性感冒对应于中医中的时行感冒,因为时行感冒特指传染性比较强的一类感冒,而风热感冒并不在此之列。对于时行感冒,其中也有偏于风热的类型,但是一般不归在风热感冒中。即辨证属于风邪和热邪侵袭人体导致感冒症状的一类疾病,传染性不强的归为风热感冒,传染性比较强的就归于时行感冒。因此,风热感冒的传染性就不强,所以单纯通过风热感冒判断是不是传染,并不是特别准确,因为人为的将二者已经分开。
语音时长 01:22

2019-12-06

63512次收听

风热感冒食疗的方法
风热感冒患者在不发热或轻微发热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祛风清热,巧治感冒。桑菊薄荷饮一一桑叶、菊花、薄荷、苦竹叶、蜂蜜少许,加适量水,煮沸,代茶频服。桑叶清肺热;菊花疏散风热,明目平肝;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能迅速解除发热头痛等症状。三花茶--金银花15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将三花用沸水冲泡,焖泡10~15分钟即可。清热解毒,降火养生,适用于防治热毒所致的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桑叶枇杷粥--桑叶18克,枇杷叶10克,甘蔗100克,生茅根30克,薄荷6克,梗米60克。将上述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入梗米煮至米花粥稠。桑叶、茅根、薄荷清热生津,枇杷叶肃肺止咳,甘蔗、梗米生津益胃,适用于肺胃蕴热、外受风热的感冒病人。
语音时长 01:36

2019-12-06

57995次收听

热伤风症状
热伤风也称为风热感冒。风热感冒顾名思义,是由于感受风邪和热邪两个因素,感受风邪以后人的表现就有头痛、鼻塞、怕风,这是一些受风的表现。感受热邪就会出现咽干、咽痛、喜欢喝水,甚至会出现面红潮热,分泌物是一些偏黄颜色的浓稠、稠厚的分泌物,鼻子、痰、汗液都是这种状态,这几组受风的症状跟受热的症状的临床表现加在一起就是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患者表现有发热、头部胀痛、出汗、咳嗽、咳黄痰、喉咙痛、鼻子堵塞,流黄涕、口干舌燥、便秘等。治疗要以发汗解表,理肺通气为原则。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类的食物。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还有银翘解毒片或者颗粒,都是治疗风热感冒的药,可以根据症状来选择相应的药物来治疗。
语音时长 01:30

2019-12-06

51541次收听

02:07
热感跟寒感如何区分
热感和寒感就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区分:第一,季节,风寒感冒一般发生在冬季、秋季,是因为感受风寒之邪引起;风热的感冒一般发生在夏季、春季。第二,体表出汗情况,风寒感冒体表基本没有汗,体温不是非常高;风热感冒通常来说有汗。第三,鼻涕性状,风寒感冒可以有鼻塞,流清鼻涕,咳嗽有稀痰;风热感冒鼻塞,流鼻涕颜色一般为黄色。第四,舌苔,风寒感冒舌苔为白色,脉象紧、浮;风热感冒舌苔黄色,脉象数,还会伴有咽痛。
风热感冒吃哪些药
风热感冒吃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连翘解毒片、牛黄解毒片。一、如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二、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肺胃热盛所导致的咽喉疼痛、口咽干燥。三、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鼓、桔梗、淡竹叶、甘草,辅料为淀粉。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四、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芪、桔梗、冰片、甘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及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语音时长 01:51

2019-09-04

66713次收听

风热感冒症状
风热感冒症状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只会稍微感觉到头痛头晕的情况,而随着症状的加重也会到舌苔变厚了,并且容易出现便秘口渴等。此外喉咙也容易出现咽喉炎,扁桃体红肿。而在出现风热感冒之后,可以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进行物理或者是药物方面等进行治疗。
风热感冒怎么引起的
风热感冒大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由于气候变化快,有时冷,有时很热,会使身体不适应。通常,风热流感主要是由风热之邪引起的,邪气进入人体后,患者常先感到寒冷,身体没有力气,但不出虚汗,说明已经患有风热感冒。
如何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有以下四点:一、风热感冒没有恶寒,风寒感冒恶寒较重;二、风寒感冒鼻涕为清水状,风热感冒鼻涕黄而粘稠;三、风寒感冒咽喉痒但不疼,风热感冒则咽喉疼痛;四、风寒感冒舌苔白,脉是浮而紧,风热感冒则舌苔黄腻。
语音时长 02:17

2018-09-30

75982次收听

02:51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
区别主要有四点。第一个就是恶寒。风热感冒,恶寒是没有的,只是有点怕风。而风寒感冒,恶寒很重,所谓恶寒就是指怕冷,穿很多衣服或者盖上被子,或者在那烤火,都不能解除寒冷的感觉,这叫恶寒,风寒感冒的恶寒非常重。第二个就是流鼻涕。风寒感冒的特点是流的鼻涕像清水一样,鼻涕稀里哗啦控制不住,有的病人半天就用一卷手纸;风热感冒的特点是鼻塞,鼻涕是粘稠、黄色的鼻涕,没有清水样的鼻涕。第三个就是咽喉疼痛。风寒感冒没有咽喉疼痛,咽喉可以痒,但是不疼;风热感冒具有特备明显的咽喉疼痛,咽喉不力,这是风热之邪感受。风热之邪,往上走窜,容易侵入咽喉,融入肺。所以风热感冒有咽喉疼痛明显的特点。第四点是舌脉不通。风寒感冒的特点舌苔是白的,脉是浮而紧;风热感冒的特点,舌苔黄或黄腻,脉跳得很快。所以我们可以从恶寒、有没有咽喉疼痛、有没有流鼻涕的症状和舌脉来鉴别风寒和风热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