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肾炎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药物损伤、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
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肾病。这类患者通常伴随听力下降或视力异常,早期可能出现微量蛋白尿。确诊需通过基因检测,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肾功能变化。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延缓病情进展。
2、免疫异常
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的肾小球损伤是常见病因,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IgA肾病。患者常有血尿伴蛋白尿,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水肿。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严重时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日常需预防感染,避免过度劳累。
3、感染因素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可能转为慢性,表现为持续血尿和轻度蛋白尿。慢性扁桃体炎等病灶感染也可诱发肾炎活动。急性期需使用青霉素V钾片控制感染,慢性期建议切除反复发炎的扁桃体。患者应保持口腔卫生,感冒后及时检查尿常规。
4、药物损伤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或接触重金属等肾毒性物质可能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后期出现肾功能下降。应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用药前需评估肾功能,避免联合使用多种肾毒性药物。
5、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是继发性慢性肾炎主因。患者通常有10年以上病史,出现泡沫尿和血肌酐升高。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使用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每日监测血压,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慢性肾炎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选择鸡蛋清、鱼肉等优质蛋白,限制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超声。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需立即就诊。长期规范管理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关推荐
01:55
02:28
02:15
02:01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肾炎是怎样造成的肾炎是怎样造成
- 2 肾炎严重吗肾炎的危害
- 3 肾炎是怎么的?肾炎的形成原因?
- 4 肾炎是怎么引起的呢?
- 5 肾炎什么引起的
- 6 肾炎怎么引起的
- 7 肾炎是怎么引起的
- 8 肾炎是怎么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