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炎的区别
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三叉神经痛以阵发性剧烈疼痛为特征,通常由血管压迫神经引起;三叉神经炎则多与感染或免疫因素相关,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伴感觉异常。两者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鉴别。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疼痛呈刀割样或电击样,持续数秒至两分钟,常因触碰面部特定区域诱发。典型患者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磁共振血管成像可能显示血管与神经接触。治疗首选卡马西平片或奥卡西平片,药物无效时可考虑微血管减压术。日常需避免冷热刺激、减少面部摩擦。
三叉神经炎患者多有病毒感染史或自身免疫疾病,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伴灼热感,可能出现患侧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等体征。血液检查可见炎症指标升高,磁共振可显示神经增粗。急性期需使用泼尼松片联合阿昔洛韦片抗炎抗病毒,配合维生素B12注射液营养神经。恢复期可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
两种疾病均需避免辛辣食物刺激神经,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神经修复。三叉神经痛患者应注意记录疼痛触发点,三叉神经炎患者需监测感觉异常变化。若出现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等新发症状,提示可能合并其他颅神经病变,须立即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