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性骨折是什么意思
压缩性骨折是指骨骼因外力压迫导致高度降低的骨折类型,常见于脊柱椎体。
压缩性骨折多由垂直方向外力引起,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高处坠落或重物砸伤。骨质疏松患者轻微外力即可发生,表现为椎体前部塌陷呈楔形改变。典型症状包括突发背部剧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出现驼背畸形。非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需排查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病理性因素。影像学检查首选X线侧位片,必要时结合CT或MRI评估脊髓受压情况。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占老年人胸腰椎骨折的绝大部分,女性绝经后发病率显著增高。椎体压缩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指高度丢失小于三分之一,中度在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重度超过二分之一。急性期疼痛可持续2-4周,慢性期可能遗留持续性背痛。多节段压缩骨折会导致进行性脊柱后凸,影响肺功能及消化功能。
预防压缩性骨折需加强骨质疏松防治,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检测骨密度,每日补充钙剂600-800毫克和维生素D 400-800国际单位,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如步行或太极拳。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2周,使用硬板床并在腰部垫软枕保持脊柱伸展位,疼痛缓解后逐步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恢复期避免弯腰搬重物、久坐等增加脊柱负荷的行为,可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出现持续疼痛或神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考虑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