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牙龈肿怎么回事
洗牙后牙龈肿可能由机械刺激、炎症反应、牙结石残留、牙龈损伤或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口腔清洁、药物缓解、避免刺激和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
1、机械刺激
洗牙过程中超声波器械或手工刮治器可能对牙龈组织造成物理摩擦,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这种机械性刺激通常表现为轻微肿胀,伴随短暂敏感,一般1-3天可自行消退。建议避免用力刷牙或咀嚼硬物,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
2、炎症反应
原有牙龈炎患者在清除牙结石后,被掩盖的炎症可能暂时性加重。牙龈可能出现发红、胀痛,甚至少量渗血。这与牙周袋内细菌毒素释放有关,需加强含氯己定漱口水的使用,配合生理盐水含漱促进恢复。
3、牙结石残留
深层牙结石未完全清除时,残留物可能持续刺激牙龈边缘。肿胀多集中在特定牙位,触碰时有明显不适。需通过牙周探诊确认,必要时进行二次龈下刮治。这种情况可能伴随牙龈出血和口臭。
4、牙龈损伤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牙龈乳头撕裂或软组织创伤,形成局部血肿。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紫红色肿胀,按压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含漱,配合局部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5、感染
极少数情况下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术后口腔卫生不良可能引发感染。肿胀会持续加重并伴随脓液渗出、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分散片联合甲硝唑片进行抗感染治疗。
洗牙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冷过热或辛辣食物刺激牙龈组织。建议选择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术后24小时内避免吸烟饮酒。每日用温盐水含漱3-4次有助于消肿,若72小时后肿胀未缓解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复诊检查。规律使用牙间隙刷清洁牙缝,维持半年一次的定期洁牙频率可有效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