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能查出哪些病
血常规检查能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过敏反应及部分肿瘤性疾病。主要筛查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及分类细胞比例等。
1、感染性疾病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EB病毒感染可引起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疟原虫感染可通过血涂片检出。
2、贫血类疾病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降低可诊断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有助于区分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类型。地中海贫血可见靶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现破碎红细胞。
3、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降低伴幼稚细胞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血小板显著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呈现全血细胞减少。
4、过敏性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紫癜可能伴随血小板正常性出血表现。
5、肿瘤性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见各阶段幼稚粒细胞,骨髓增殖性肿瘤可能表现为血小板异常增高,多发性骨髓瘤可发现红细胞缗钱状排列。
血常规检查后若发现异常指标,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完善骨髓穿刺、流式细胞学、基因检测等专项检查。日常应注意观察有无持续发热、出血倾向、乏力等伴随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风险,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造血功能维护,定期复查血象变化对血液疾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