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打耳洞后面起了个肉疙瘩
打耳洞后出现肉疙瘩通常是瘢痕疙瘩或增生性瘢痕的表现,可能与局部感染、异物刺激或瘢痕体质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处理。
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物,常见于耳垂、胸背等部位。初期表现为红色硬结,逐渐增大呈半球形或条索状,表面光滑发亮,可能伴有瘙痒或疼痛。增生性瘢痕则局限于伤口范围内,多呈紫红色隆起,质地较硬。两者均需与皮脂腺囊肿、纤维瘤等皮肤肿物鉴别。
少数情况下肉疙瘩可能是感染性肉芽肿,常见于打耳洞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能有脓性分泌物渗出。长期未愈的感染可能形成慢性炎性结节,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过敏体质者接触劣质耳饰金属也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导致局部组织增生。
日常应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挤压疙瘩。选择纯金、纯银或医用钢材质耳饰,减少过敏刺激。若瘢痕持续增大或影响外观,可到皮肤科就诊,通过瘢痕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等专业处理。术后需配合压力疗法或放射治疗预防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