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假膜性肠炎
假膜性肠炎可通过停用相关抗生素、补充益生菌、使用甲硝唑片或万古霉素胶囊等药物治疗,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或手术干预。假膜性肠炎通常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1、停用抗生素
假膜性肠炎多由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发,首要治疗措施是停用相关抗生素。若原发感染仍需抗菌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对肠道微生态影响较小的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V钾片。
2、补充益生菌
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片等益生菌制剂可帮助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需与抗菌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活菌被灭活。同时可摄入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辅助调节菌群。
3、抗菌治疗
针对艰难梭菌感染首选甲硝唑片口服,疗程10天。重症或复发患者需改用万古霉素胶囊,必要时联合利福昔明片。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含酪胺食物同服。
4、支持治疗
中重度患者需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纠正脱水,严重低蛋白血症者输注人血白蛋白。腹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肠痉挛,但禁用止泻药以免毒素滞留。
5、手术干预
出现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或脓毒血症时需急诊手术,常见术式包括结肠次全切除术、回肠造口术等。术后需持续进行腹腔冲洗引流,并延长抗感染疗程。
假膜性肠炎患者应进食低渣、低脂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恢复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注意腹部保暖。每日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愈后2个月内慎用抗生素,必要时需预防性服用益生菌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