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蜂窝织炎是怎么造成的
下肢蜂窝织炎主要由细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血液循环障碍、免疫系统异常及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及皮肤紧绷感。
1、细菌感染
下肢蜂窝织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皮下组织。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病原体,这些细菌可产生毒素导致组织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边界不清的红斑,严重时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
2、皮肤屏障受损
足癣、湿疹等皮肤病造成的皮肤皲裂,或外伤、手术切口导致的皮肤完整性破坏,均可成为细菌入侵通道。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更易发生微小皮肤损伤而不自知。临床可见伤口周围扩散性红肿,可能伴随脓性分泌物。需保持创面清洁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菌药物。
3、血液循环障碍
静脉功能不全、淋巴水肿等疾病会减缓下肢组织液回流,导致局部免疫力下降。淤积的组织液成为细菌培养基,常见于长期站立人群及肥胖患者。表现为下肢不对称肿胀伴橘皮样改变,可能进展为慢性溃疡。需穿戴医用弹力袜改善循环,严重时需行静脉曲张手术。
4、免疫系统异常
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发生严重感染。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但进展迅速,容易出现坏死性筋膜炎等并发症。需住院静脉输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5、慢性疾病影响
糖尿病、外周动脉硬化等疾病会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修复能力下降。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患者可能首先出现足部麻木等神经症状,继而发生难以愈合的感染灶。需严格控制血糖,联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穿透组织能力强的药物。
预防下肢蜂窝织炎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处理足癣等皮肤病,避免赤足行走。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双足,穿着透气鞋袜。出现皮肤破损可用碘伏消毒,观察72小时无改善或出现红肿扩散需立即就医。急性期应抬高患肢减少肿胀,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淋巴回流。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避免吸烟饮酒影响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