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能传染给孩子
乙肝可能通过母婴传播、血液接触或密切生活接触传染给孩子。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体液接触、共用个人物品等。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接种乙肝疫苗,并避免上述高危行为。
1、母婴垂直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分娩过程或哺乳传播给新生儿。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分娩时,胎儿接触母体血液或阴道分泌物可能感染。建议孕妇在孕晚期检测乙肝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诺福韦酯片等抗病毒药物阻断传播,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2、血液体液接触
家庭成员中若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孩子接触其血液或开放性伤口可能感染。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若孩子意外暴露于携带者血液,需立即清洗伤口并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完成乙肝疫苗三针接种程序。
3、密切生活接触
长期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间可能通过唾液、汗液等体液传播,但概率较低。建议携带者做好个人卫生管理,餐具单独消毒,避免咀嚼食物喂给孩子。若孩子皮肤黏膜有破损时,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携带者的体液。
4、医疗操作感染
不规范医疗操作如重复使用注射器、未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等可能造成医源性传播。家长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确保孩子接受各类有创检查时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若发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需立即按规范流程处理。
5、疫苗接种缺失
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孩子对病毒无免疫力。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新生儿需在出生24小时内、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乙肝疫苗。家长需保存好接种记录,7岁前可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抗体不足时可补种乙肝疫苗。
家长应每3-5年带孩子复查乙肝五项指标,确保表面抗体持续有效。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不与他人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若家庭成员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分餐制并定期对餐具煮沸消毒。学校集体生活期间,家长需提前告知校方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但无须过度担心日常学习活动的传染风险。
相关推荐
01:42
01:53
02:35
01:40
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