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大黄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药用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瘀血经闭等病症。药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有效成分包括蒽醌类、鞣质、多糖等。
1、泻下攻积
药用大黄所含的蒽醌苷类物质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适用于实热积滞导致的便秘。其泻下作用在用药后数小时内显现,对热结便秘、宿食停滞有较好效果。使用时可配伍芒硝增强泻下力度,但不宜长期连续服用。常见剂型有大黄流浸膏、大黄碳酸氢钠片。
2、清热泻火
大黄苦寒沉降,能清泄三焦实火,对高热烦躁、头痛目赤等症状有效。其清热作用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结膜炎等热证。临床常与黄连、黄芩配伍使用,代表方剂如泻心汤。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3、凉血解毒
大黄能凉血止血并解热毒,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及热毒疮疡。其鞣质成分可收缩局部血管,蒽醌类物质抑制细菌生长。对于轻度烧伤可用大黄粉调敷,内服可配伍牡丹皮、赤芍。代表中成药包括大黄蛰虫丸、清热凉血颗粒。
4、逐瘀通经
大黄能活血祛瘀,改善瘀血阻滞引起的痛经、闭经。其有效成分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子宫收缩。常与桃仁、红花配伍使用,如桃核承气汤。孕妇及月经量多者禁用,可能出现大黄碳酸氢钠片引起的不良反应需警惕。
5、利湿退黄
大黄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发挥利胆作用,适用于湿热黄疸。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肝胆郁热症状。常与茵陈、栀子同用,如茵陈蒿汤。现代制剂有大黄利胆胶囊,但胆道完全梗阻患者禁用。
使用药用大黄需注意辨证施治,实热证适宜,虚寒证忌用。长期服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建议间断用药。服药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不同炮制品功效侧重不同,生大黄泻下力强,酒大黄活血效佳,大黄炭偏于止血。具体用药方案需在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