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质疏松可通过钙剂补充、维生素D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骨质疏松通常由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雌激素水平下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钙剂补充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毫克。可通过饮食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颗粒等钙剂补充。钙剂宜在餐后服用以提高吸收率,避免与含草酸的食物同服。
2、维生素D补充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老年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应达到800-1000国际单位。可通过晒太阳、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等,或遵医嘱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维生素D滴剂等补充。维生素D缺乏严重者可能需要肌肉注射维生素D3注射液。
3、抗骨吸收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等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这类药物需空腹服用,服药后保持直立30分钟以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片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
4、促骨形成药物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注射液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骨形成,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这类药物需皮下注射,疗程一般不超过2年。锶盐如雷奈酸锶干混悬剂具有双重调节作用,可抑制骨吸收同时促进骨形成。
5、生活方式调整
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维持骨密度。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保持适当体重,避免过度节食。居家环境应做好防滑措施,预防跌倒骨折。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监测治疗效果。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日常饮食中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量进行户外活动和负重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居家环境要消除跌倒隐患,如保持地面干燥、安装扶手等。定期复查骨密度和血钙、血磷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变矮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