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样检查慢阻肺

发布时间:2020-12-1025812次浏览

慢阻肺是位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后,与艾滋病并列的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一旦有其症状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造成误诊。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检查项目。 怎样检查慢阻肺呢?一般的体格检查:包括系统的触诊、叩诊、听诊等各项初步检查。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讲解。

1、常规:确定是否有肺部感染,初步明确是哪种感染,诊断患者有无贫血,有无合并其他血液疾病。

2、功能检查:用以明确肺部损伤的性质和程度,确定呼吸异常的原因和类型,慢阻肺患者定时检测就明确治疗期间的效果和药物的作用,对疾病的发展做出正确判断。

3、肺部X线:是肺部疾病基础的检查之一,一般应用于排除肺部一些疾病和确诊一些肺部疾病。

4、肺部CT检查:对X线胸片发现的问题做出定性判断,可查出X线胸片没发现的隐性病原

5、血气分析: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及呼吸衰竭时哪种类型,确定患者有无酸碱失衡及酸碱失衡的类型,有助观察病情严重程度。

6、痰液显微镜检查和痰培养:因为慢阻肺患者一般都伴有咳嗽、咳痰,经过痰液的相关检查,对病菌、细菌、寄生虫的多项筛查,并且可以进行癌细胞的检查。

7、心电检查:进过问诊、叩诊以后,更具需要进行心电检查,有些目前有效的疗法可能对心率过快或有心脏不健康或心脏病史的慢阻肺患者,就不太适用。还有些COPD患者晚期会并发肺心病,需要做心脏方面的检查,如: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通过今天的文章我想大家对慢阻肺的检查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得了肺病及早检查确认病种对症就医。

相关推荐

慢阻肺预后如何
慢阻肺一般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果病情较轻,通过采取一般措施、药物治疗等方法,预后会比较良好;如果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预后会比较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发展而来,会引起气短、胸闷等不适。如果是轻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可以采取加强保暖、预防感染、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戒烟等一般措施。疾病急性发作时,患者需要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滴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血氧较低者还可以低浓度吸氧。及早干预能够降低疾病急性发作次数、延缓肺功能下降,提高日后生活质量,预后较为理想。如果患者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干预疾病发展,或者治疗措施不当,使病情不断加重,引起肺功能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此时疾病预后会比较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后因人而异,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
语音时长 01:32

2022-08-18

12275次收听

慢阻肺严重程度分级
慢阻肺即便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是轻度慢阻肺。患者表现出轻度的气流受限。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症状,肺功能检查时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小于肺活量的70%,二级,中度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症状进一步恶化,肺功能指标为预计值的50%-80%,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三级,重度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进一步严重,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为肺活量的30%-50%。四级,重度慢阻肺。患者出现严重的气流受限,合并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语音时长 01:05

2021-04-15

84139次收听

慢阻肺的危害有哪些
慢阻肺会损害患者的呼吸系统,影响肺部健康。慢阻肺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慢阻肺的患者会出现供氧不足和呼吸困难,表现出四肢无力、容易疲劳的症状。第二,慢阻肺的患者在睡眠时,通气降低会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第三,患有慢阻肺疾病的病人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可能引起肺栓塞、气胸、肺心病,还有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第四,患者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不高,可能会引起抑郁症、焦虑症。
语音时长 01:00

2021-04-15

84555次收听

孕期怎么治疗慢阻肺
中医很早就把慢阻肺归属于中医的“喘症、肺胀”范畴,是由于肺、脾、肾三脏的虚损引起的,慢阻肺的发病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是因为痰、淤、湿,表现为咳、喘、痰、淤、肿5个方面,既有标症又有本症,适合中药标本兼治的特点,那么,妇女孕期的慢阻肺应该怎么治疗呢?
慢阻肺是需要长期服药吗
慢阻肺是需要长期用药的,慢阻肺已经被全球公认为人类第三大死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这种疾病一旦诊断以后是不可逆的,通常来说我们用药物并不能够根治慢阻肺,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慢阻肺的症状,延缓患者的慢阻肺的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慢阻肺一旦诊断以后是需要用长期用药物来控制的,如果不用药的话,会导致慢阻肺的快速进展,从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51

2020-10-20

59519次收听

慢阻肺是吸气困难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般表现为呼气困难。这是因为此类疾病一般临床病理表现为小气道慢性非特异炎症为主,细小支气管痉挛狭窄伴有肺泡肿大弹性减弱为病理基础表现,由于呼气的时候小气道狭窄更为严重,因此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是临床上经常见到的情况。一般此类疾病缓解期主要是家庭氧疗为主,应停止吸烟、减少暴露于污染的环境,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病毒性肺炎的发生,而且需要注意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对于改善症状及延缓病情是非常有益的,当怀疑有细菌感染时,应该及时应用抗生素。
语音时长 01:28

2020-10-20

61411次收听

确诊慢阻肺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慢阻肺是常见的肺部疾病,发病初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预警”,患者一旦感觉身体异常,就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做详细检查。确诊慢阻肺需要到医院做的检查项目有
什么人容易患上慢阻肺疾病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简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它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并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但至2020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容易患上慢阻肺疾病的人群有以下几类
慢阻肺临床表现有哪些
很多人并不了解慢阻肺这种疾病,因此当自己出现慢阻肺时不能及时的发现,从而耽误治疗时机,对于这种危害性很大的慢性疾病一定要尽早的治疗才能控制病情,了解慢阻肺的临床症状对于及时的发现慢阻肺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何早期发现慢阻肺
慢阻肺如果可以早期发现、治疗,可以降低疾病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如果发生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积极到医院检查,明确病情。如果确诊为慢阻肺,可通过药物、戒烟等方法进行治疗,控制疾病的进展。
02:12
慢阻肺能治好吗
目前慢阻肺应该是不能够完全断根的,也就是无法根治的一个疾病。一旦明确诊断,患者要进行积极地治疗,但是目前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个功能地纠正。比如患者断了根小手指,是不需要必须再植的,因为患者的其他四个手指头完全能应付日常生活。一样的道理,慢阻肺一旦患有,是不能够把肺修复如新的。但是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能够维持肺功能在一个正常范围内。所以大家一旦得了慢阻肺,更多的是要配合医生积极地用药,定期地监测,定期地复查,把自身的肺功能维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
03:23
慢阻肺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针对慢阻肺患者的治疗药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对于慢阻肺患者的病情表现,也有两个阶段。首先是慢阻肺的急性发作期,其次是慢阻肺的稳定期。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首先可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以及抗生素,或者是一些祛痰药,来进行治疗。对于患有慢阻肺的病人来说,支气管扩张剂是一种最主要的治疗药物。通常情况下,支气管扩张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效,一种是长效。短效的治疗药物有万托林、沙丁胺醇。长效的治疗药物有福美特罗、沙莫特罗;还有一类是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它也分长效和短效两种。慢阻肺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减轻患者气短的症状,控制咳嗽和喘息,可以预防慢阻肺的急性发作,或避免出现致命性急性发作。
01:48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的全称是叫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一般情况下,患者出现慢阻肺这种疾病,是由于长期吸入有毒的气体,或者是粉尘颗粒导致的气管黏膜的慢性炎症,进而表现为持续性、渐进、难逆的气呼吸道的气流受限。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其临床表现可以是患者会出现反复的咳嗽以及卡痰的症状,或者是患者可以逐步出现,逐年加重的活动后的呼吸困难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虽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身的进程,是渐进难逆的,但是,通常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在经过恰当以及有效地治疗之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进程,是可以得到相应的缓解,甚至可以出现部分的逆转。这样,就能够达到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目的。
02:00
慢性阻塞性肺病分几级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属于气管、支气管长期出现反复发炎的症状,导致气管壁增厚,并重新构造,造成气管腔狭窄,空气通过时的阻力,就会慢慢增高,从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呼吸难度,也就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给予患者使用扩张气管的药物,进行治疗,也不能够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原来在国际上,通用的可以分为四个级别。最近,又有一个新的分级,叫做ABCD,主要是根据肺功能的一秒量,一秒量50以上是A级以及B级,50以下是C级以及D级。对于A和B的划分依据是,如果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肺功能是在50以上,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轻是A级,比较重的是B级。而C和D也是一样。
01:19
慢阻肺会传染吗
慢阻肺不会传染。慢阻肺的致病原因常常是反复的、长期的接触有害气体的过程,而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所以和慢阻肺患者密切接触,如住在同一个病房、长期在一起工作、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等,不会存在交叉感染。出现类似病症要早些寻求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