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走路有点瘸怎么回事
骨折后走路有点瘸可能与骨折愈合不良、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损伤、疼痛保护性步态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复查,明确具体原因后针对性处理。
骨折愈合不良可能导致骨骼对位不齐或延迟愈合,影响下肢承重功能。早期康复锻炼不足易引发患肢肌肉萎缩,导致双侧肌力不平衡。关节长期制动可能引发粘连或活动度下降,表现为步态僵硬。若骨折累及神经或术后压迫神经,可能出现足下垂等异常步态。部分患者因疼痛或心理恐惧形成保护性跛行,需结合影像学与肌电图检查鉴别。
骨折后瘸行需排除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儿童骨骺损伤可能影响下肢发育,需长期随访。骨质疏松患者二次骨折风险高,步态异常可能提示新发骨折。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步态异常与骨折愈合相互影响。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步态改变可能伴随认知功能下降,需多学科评估。
骨折后应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初期可使用拐杖分担体重,逐步过渡到全负重行走。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避免患肢长时间下垂。若持续瘸行超过3个月或伴随夜间痛,需排查内固定松动、感染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