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等功效,主要用于寒湿痹痛、脏腑虚寒、阳气下陷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1、温经散寒
艾灸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经络穴位,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驱散寒邪。对于风寒湿邪导致的关节疼痛、胃寒腹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痛经、慢性胃肠炎等疾病。
2、行气活血
艾灸的热力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消除气滞血瘀。适用于跌打损伤后的淤血肿痛、产后恶露不畅等情况,能帮助消散淤血,促进组织修复。
3、扶阳固脱
艾灸能温补阳气,对于大汗亡阳、久泻脱肛等阳气虚脱症状有固摄作用。通过刺激关元、神阙等穴位,可回升血压、改善休克前期症状,辅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4、升阳举陷
针对中气下陷引起的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病症,艾灸百会、足三里等穴位能升提阳气。其温热效应可增强肌肉韧带张力,改善脏器下垂症状。
5、防病保健
定期艾灸足三里、气海等保健穴位,能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对于亚健康状态的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等情况有预防作用,适合作为养生保健手段。
进行艾灸时需选择质量合格的艾条,避免烫伤皮肤,施灸后注意保暖勿受风寒。阴虚火旺、实热证及皮肤破损者禁用,孕妇腹部腰骶部慎灸。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辨证选穴,每周2-3次为宜,配合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能增强效果。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需立即停灸,严重者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