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有哪些症状和处理
肝衰竭主要表现为黄疸、腹水、意识障碍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人工肝支持、肝移植等方式处理。肝衰竭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黄疸
黄疸是肝衰竭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黄疸的发生与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等症状。治疗上需针对原发病因,如病毒性肝炎可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
2、腹水
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腹胀不适,严重时可影响呼吸。腹水形成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包括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严重时需行腹腔穿刺放液。
3、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不等,是肝性脑病的表现。与血氨升高、神经毒素积累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性格改变、扑翼样震颤等症状。治疗需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降低血氨,必要时用精氨酸注射液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
4、凝血功能障碍
表现为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注射部位渗血等症状。治疗需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改善凝血功能。
5、感染倾向
肝衰竭患者易发生肺部、腹腔等部位感染,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可能出现发热、咳嗽、腹痛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
肝衰竭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适量优质蛋白、低脂饮食,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注意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观察意识状态变化。家属应协助记录每日尿量、腹围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仍需避免劳累,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饮酒和使用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