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骨折了
骨折可通过局部疼痛、肿胀变形、异常活动、骨擦音、功能障碍等表现判断。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
1、局部疼痛
骨折后患处会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按压或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疼痛可能伴随皮下淤血,皮肤温度升高。这种疼痛与普通软组织损伤不同,通常难以通过休息缓解,需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干预。
2、肿胀变形
骨折部位在伤后数小时内会出现明显肿胀,患肢可能呈现异常弯曲、缩短或旋转等畸形。肿胀程度通常超过普通扭伤,可能伴随皮肤发亮、张力性水疱。胫骨、尺桡骨等浅表部位骨折可直接观察到骨骼轮廓改变。
3、异常活动
在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活动是骨折的特征性表现。例如前臂骨折时,手臂可能在非关节处出现反常运动。这种异常活动可能伴随剧烈疼痛,检查时须谨慎操作避免二次损伤,需立即用夹板固定并就医。
4、骨擦音
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会产生特有的骨擦音或骨擦感,类似捻发音。这种体征在移动患肢时可能出现,但不应刻意诱发检查。肱骨、锁骨等部位骨折较易出现此症状,需通过X线片确认骨折线位置。
5、功能障碍
骨折会导致患肢完全或部分丧失功能,例如下肢骨折无法负重行走,手指骨折不能完成抓握动作。这种功能障碍程度通常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可能伴随肌肉痉挛,需使用氯唑沙宗片等肌松药物辅助治疗。
疑似骨折时应立即制动患肢,用木板、硬纸板等材料临时固定,避免移动造成血管神经损伤。转运过程中保持骨折部位高于心脏水平以减少肿胀。恢复期需加强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导致畸形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