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血压是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与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心脏负荷增加等因素有关。高血压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风险升高、心肌氧供需失衡等病理变化,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1、血管内皮损伤
长期高血压会使血流对血管壁的剪切力增大,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内皮损伤后,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分泌减少,促炎因子释放增多,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这种变化可引发冠状动脉内膜增厚,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创造条件。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活动后气促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血压和血脂。
2、动脉粥样硬化加速
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壁承受的压力持续增高,促使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同时炎症反应加剧。这些变化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使冠状动脉管腔逐渐狭窄。当不稳定斑块破裂时,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可能完全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典型表现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冷汗等,治疗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
3、心脏负荷增加
血压升高使心脏射血阻力增大,左心室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逐渐出现心肌肥厚。肥厚的心肌需氧量增加,但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容易导致心肌缺血。这种供需矛盾在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时尤为明显,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需紧急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等药物进行再灌注治疗。
4、冠状动脉痉挛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平滑肌对收缩刺激敏感性增高,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痉挛时血管暂时性强烈收缩,造成心肌血流中断,严重时可导致血管内皮撕裂,诱发血栓形成。这种情况多见于晨起或寒冷刺激时,表现为突发性胸痛,需使用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等钙通道阻滞剂缓解痉挛。
5、血栓形成风险升高
高血压会激活凝血系统,同时抑制纤溶系统功能,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种改变促进血小板活化和纤维蛋白原转化,增加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概率。当血栓完全阻塞血管时,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患者需监测D-二聚体等指标,必要时使用肝素钠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将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饮食上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