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怎么避免中暑
夏季避免中暑可通过补充水分、合理防晒、调整活动时间、选择透气衣物、关注高危人群等方式实现。中暑主要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引起,严重时可导致热射病等并发症。
1、补充水分
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散热,每日需饮用2000-3000毫升水,可适量加入少量盐分补充电解质。避免饮用含酒精或高糖饮料,推荐淡盐水、绿豆汤等。若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增加饮水量。
2、合理防晒
紫外线指数超过3时需采取防护措施,选择SPF30以上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佩戴宽檐帽和UV400太阳镜。户外工作者应使用冰袖、遮阳伞等物理防晒工具,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烈日下。
3、调整活动时间
每日10:00-16:00紫外线最强时段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应选择阴凉处作业并实行轮换休息制。运动员及体力劳动者需每30分钟休息5分钟,监测心率变化,出现心慌气促需立即停止活动。
4、选择透气衣物
穿着浅色棉质或速干面料衣物有助于汗液蒸发,避免穿着深色化纤类服装。可选择带有网眼设计的运动服装,同时注意颈部、腋下等散热关键区域的通风。夜间睡眠时应选择竹纤维等吸湿排汗床品。
5、关注高危人群
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及肥胖人群需特别防护,保持室内温度28℃以下,避免突然从空调房进入高温环境。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血糖仪,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变化。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中暑症状时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大动脉处。家中可备用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但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重度中暑表现时须立即就医。日常饮食可增加西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果,避免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保持作息规律以增强耐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