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治疗要注意什么
慢性腹泻的治疗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诱因、合理用药、监测并发症及定期复查。慢性腹泻可能由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需根据病因针对性干预。
1、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脂、高纤维及刺激性食物摄入,选择低渣、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面条等。乳糖不耐受患者需避免乳制品,可替换为无乳糖配方。适当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严重腹泻时可短期采用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泥、吐司。
2、避免诱因
避免摄入变质食物、生冷食品或过敏原,戒烟酒及含咖啡因饮品。注意腹部保暖,精神紧张或焦虑可能加重症状,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调节情绪。旅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水源性腹泻。
3、合理用药
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炎症性肠病需长期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或柳氮磺吡啶片。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胶囊不宜用于感染性腹泻急性期,需严格遵循用药指征。
4、监测并发症
长期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需关注体重变化及乏力、心悸等症状。出现血便、持续发热或脱水表现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时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腹泻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需加强血糖监测。
5、定期复查
病因不明的慢性腹泻需完善肠镜、粪便病原学等检查。炎症性肠病患者每3-6个月复查炎症指标,评估黏膜愈合情况。治疗期间记录排便频率、性状变化,复诊时提供详细病史帮助调整方案。
慢性腹泻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可尝试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水温40℃左右的热水袋外敷有助于缓解痉挛性腹痛。建议选择棉质宽松衣物减少腹部压迫,运动以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为主。若症状持续超过4周或伴随体重明显下降,须及时至消化内科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