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了怎么处置
烫伤后应立即采取冲、脱、泡、盖、送五步法,根据烫伤程度选择冷敷、药物涂抹或就医处理。
1、冲
烫伤后立即用15-25℃流动清水冲洗伤处15-20分钟,水流不宜过急。该方法能快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持续损伤,避免水疱形成。注意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创面,防止冻伤。
2、脱
冲洗同时小心去除创面衣物,不可强行撕扯。若衣物与皮肤粘连,用剪刀沿周围剪开,保留粘连部分。戒指、手表等饰品需在肿胀前摘除,避免后期造成肢体循环障碍。
3、泡
手足部位烫伤可浸泡于清洁冷水中30分钟,面部等不便浸泡部位用湿冷毛巾交替外敷。Ⅱ度烫伤水疱完整时,浸泡可缓解疼痛,但需避免弄破水疱。水中可加入少量食盐预防感染。
4、盖
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布覆盖创面,保护受损皮肤免受摩擦和污染。不要使用棉花等易粘连材料,禁止涂抹牙膏、酱油等异物。大面积烫伤可用保鲜膜临时覆盖,减少体液蒸发和细菌感染风险。
5、送
Ⅲ度烫伤或面积超过手掌大小的Ⅱ度烫伤需急诊处理。儿童、老人及特殊部位烫伤应尽早就医。送医途中可抬高患肢,持续冷敷,避免使用有色药物影响医生判断。
烫伤后24小时内避免抓挠创面,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恢复期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促进修复,如鸡蛋、鱼肉等。浅Ⅱ度以下烫伤愈合后可能出现色素沉着,需防晒3-6个月。日常接触热源时建议使用防烫手套,厨房操作注意锅柄朝向内侧,热水器温度建议设定在50℃以下。若创面出现红肿加剧、脓性分泌物或发热等症状,提示可能继发感染,须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