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要怎么治疗
慢性单纯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通常由鼻腔黏膜长期受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细菌感染、过敏反应、鼻腔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液清洁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黏膜水肿。可选择鼻腔喷雾器或洗鼻壶,每日重复进行1-2次。该方法适用于轻症患者或作为辅助治疗,对粉尘或花粉过敏者效果显著。操作时需注意水温接近体温,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黏膜损伤。
2、局部用药
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能有效缓解黏膜炎症和肿胀。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可短期使用改善鼻塞,但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抗生素滴鼻液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鼻液适用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使用前需清洁鼻腔,喷头避免接触鼻黏膜。
3、口服药物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可缓解过敏症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片对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者有效。中成药如鼻炎康片、千柏鼻炎片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严重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药物需规律服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4、物理治疗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可缩小肥大的下鼻甲,改善通气功能。激光治疗能精准作用于病变黏膜,促进组织修复。超声雾化吸入可将药物直接送达病灶,适用于顽固性鼻塞。这些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术后需定期复查。治疗期间应避免用力擤鼻和剧烈运动。
5、手术治疗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鼻塞。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解决结构性通气障碍。手术多在鼻内镜下微创进行,恢复期需1-2周。术后需使用鼻腔填塞物止血,定期清理痂皮。术前需完善鼻窦CT等检查,评估手术适应证。
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应保持室内湿度,避免接触冷空气和刺激性气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过敏体质者需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接触。擤鼻时需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脓性分泌物时需及时复诊,排除鼻窦炎等并发症。长期用药者应定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