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栓塞是怎么形成的呢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13次浏览

关键词: #血管 #栓塞

血管栓塞通常由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以及心房颤动血栓脱落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取栓等方式干预。

1.血管内皮损伤

外伤、手术操作或高血压等因素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完整性破坏,暴露的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常见于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可能出现患肢肿胀、疼痛及皮温升高。临床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或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

2.血流缓慢

长期卧床、久坐或心力衰竭时血流速度减缓,促使血细胞沉积形成血栓。多见于静脉系统栓塞,表现为局部淤血、水肿。建议卧床患者定期进行踝泵运动,必要时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医生可能处方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等抗凝剂。

3.血液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妊娠或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等导致凝血因子异常增多。此类患者易发生多部位反复栓塞,需检测D-二聚体等指标。治疗需针对原发病,配合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或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新型口服抗凝药。

4.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或颈动脉斑块破裂后,脂质核心暴露引发急性血栓形成。典型表现为突发胸痛或偏瘫,需紧急处理。除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外,急性期可采用注射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5.心源性栓塞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脱落可导致脑动脉栓塞,出现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卒中症状。需长期服用盐酸胺碘酮片控制心律,联合拜瑞妥片预防血栓,严重者需行左心耳封堵术。

预防血管栓塞需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运动。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管超声筛查,出现单侧肢体肿胀、突发胸痛或意识障碍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日常饮食注意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增加深海鱼类及蔬菜水果比例,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飞行或乘车期间建议穿着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