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吸氧的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吸氧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心肌缺氧损伤,缓解胸痛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吸氧可增加肺泡氧分压,促进氧气向血液扩散,使动脉血氧饱和度提升至95%以上。高浓度氧气供应能改善梗死区周边心肌的氧供,缩小梗死范围。同时,吸氧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轻因缺氧引发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需调整氧流量以避免二氧化碳潴留或过度氧合。
在心肌梗死超急性期,鼻导管吸氧流量通常设定为2-4升/分钟,面罩吸氧可达6-8升/分钟。持续心电监护下,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98%为宜。当患者出现肺水肿或呼吸衰竭时,可能需要无创正压通气。吸氧治疗需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硝酸甘油注射液等血管扩张剂联合使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规范吸氧外,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活动。饮食选择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分次少量进食减轻心脏负荷。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有氧运动,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患者及家属应学习识别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