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中医怎么治疗
心肌缺血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通络止痛等方法,常用方式有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心肌缺血可能与气滞血瘀、痰浊阻络、心脾两虚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证型辨证施治。
1、中药内服
根据证型选用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囊等中成药。气滞血瘀型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痰浊阻络型适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心脾两虚型常选归脾汤。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方剂。
2、针灸疗法
选取内关、膻中、心俞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实证可加刺血海、膈俞,虚证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每周治疗3-5次,10次为1疗程。
3、推拿按摩
沿心包经、手厥阴经进行穴位点按,重点刺激内关、神门等穴。配合背部膀胱经推拿,改善心脏供血。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4、气功导引
练习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功法,重点加强"两手托天理三焦"、"摇头摆尾去心火"等动作。每日晨起练习30分钟。
5、饮食调理
食用山楂、丹参、三七等药食同源食材。忌食肥甘厚味,推荐百合莲子粥、丹参茶等食疗方。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
中医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保持作息规律,冬季注意保暖。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应立即停止中医治疗并急诊就医。建议每2周复诊调整方案,配合现代医学检查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