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接触性湿疹
接触性湿疹是指皮肤直接接触外界物质后引发的过敏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常见诱因包括金属饰品、化妆品、清洁剂等。
1、发病机制
接触性湿疹属于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物质作为半抗原与皮肤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激活T淋巴细胞引发炎症。典型病理变化为表皮海绵水肿和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
2、临床表现
急性期可见边界清楚的红斑、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及水疱,严重者出现糜烂渗出。慢性期表现为皮肤肥厚、苔藓样变及鳞屑。好发于接触部位如手背、面部等。
3、常见致敏原
镍合金饰品、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橡胶制品中的硫化物、含防腐剂的护肤品、甲醛等是常见致敏物质。职业暴露者易反复发作。
4、诊断方法
斑贴试验是确诊金标准,将可疑致敏物贴敷于背部48小时后观察反应。需与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诊断。
5、治疗原则
急性期用硼酸溶液湿敷,外用糖皮质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慢性期选用糠酸莫米松软膏,严重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患者应建立过敏原档案避免再次接触,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医用护肤品,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日常接触洗涤剂时需佩戴防护手套,保持患处清洁干燥但避免过度清洗。若出现皮肤破溃感染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药膏。建议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慢性患者可进行过敏原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