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病因是什么
骨折可能由外伤、骨质疏松、骨肿瘤、长期慢性劳损、遗传性骨病等原因引起。骨折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外伤
直接暴力撞击、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外力作用可导致骨骼断裂。外伤性骨折多见于四肢、肋骨等部位,常伴随软组织损伤。急性期需立即固定制动,避免二次伤害,后期可通过康复训练恢复功能。
2、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会使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或髋部骨折。骨质疏松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
3、骨肿瘤
原发性骨肉瘤或转移性骨肿瘤会破坏正常骨结构,导致病理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夜间痛、体重下降等症状,X线可见骨质破坏。需通过活检明确肿瘤性质,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4、慢性劳损
长期重复性应力作用于骨骼可能产生疲劳性骨折,常见于运动员的跖骨、胫骨等部位。初期表现为运动后疼痛,休息可缓解。需停止训练4-6周,使用支具保护,配合冲击波治疗促进愈合。
5、遗传性骨病
成骨不全症等遗传疾病会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异常,使骨骼强度显著降低。患儿可能反复发生骨折伴蓝色巩膜、听力障碍等表现。需避免外伤,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增强骨密度,严重畸形需手术矫正。
骨折患者应保证每日500ml牛奶或等效钙摄入,适量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负重训练,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愈合的因素。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畸形愈合需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