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肠炎怎么治疗方法
小儿急性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益生菌制剂、蒙脱石散、抗生素等方式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受凉、过敏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发病期间需暂停固体食物,改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量多次喂食米汤、稀释苹果汁等低渗液体,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2、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溶液能有效预防和纠正脱水,推荐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配方的口服补液盐Ⅲ。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分多次饮用。出现频繁呕吐时可每5分钟喂5毫升,持续4小时后评估脱水程度。补液期间需监测尿量和精神状态。
3、益生菌制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这类药物能竞争性抑制病原菌定植,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使用时应避免与抗生素同服,需间隔2小时以上。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需选择不含乳制剂的益生菌产品。
4、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毒素,缓解腹泻症状。该药物不进入血液循环,安全性较高。使用时需按说明书配制成混悬液,与其它药物需间隔1-2小时服用。严重便秘患儿慎用,服药后大便可能呈灰白色属正常现象。
5、抗生素
细菌性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用药前建议进行粪便培养和药敏试验,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皮疹、腹泻加重等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病毒性肠炎禁用抗生素。
患儿恢复期应保持充足休息,注意腹部保暖。饮食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原则,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家长需做好手卫生和餐具消毒,处理粪便后彻底洗手。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体温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嗜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定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