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肠胃炎的特征

应激性胃肠炎的主要特征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以及食欲减退,可能伴有发热或全身乏力等症状。应激性胃肠炎通常由精神压力、饮食不当、病原体感染、药物刺激或慢性疾病诱发等因素引起。
腹痛多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可能与胃肠黏膜受刺激后痉挛有关。部分患者会伴随肠鸣音亢进。轻度腹痛可通过热敷缓解,持续剧烈疼痛需就医排除肠梗阻等急腹症。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颠茄片、山莨菪碱片或匹维溴铵片等解痉剂。
腹泻以水样便或稀糊便为主,每日排便可达3-10次,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感染性腹泻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治疗需补充电解质溶液,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或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
胃部受刺激后易引发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反复呕吐需警惕电解质紊乱。可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或盐酸昂丹司琼片等止吐药物,同时保持少量多次饮水。
胃肠功能紊乱常伴随明显的食欲下降,甚至闻到食物气味即感不适。建议选择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必要时可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或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
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37.5-38.5℃)、头痛或肌肉酸痛等全身反应,若体温超过39℃需考虑合并细菌感染。精神紧张可能加重症状,可通过深呼吸训练缓解。严重脱水时可表现为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
患者发病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高热、意识模糊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同时通过冥想、规律作息等方式减少应激源。